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此一運動的目的,在於將蔣中正與道統相承接,以擁護領袖、保衛中華文化的姿態,對抗破壞民族遺產的中共政權,因此擁護蔣中正與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的基本內涵,貫穿了文復會所有的工作。「中華文化」所指的是符合三民主義、負有戰斗任務、「討毛反共」的文化,具體的工作展現在加強民族精神教育、推行國語、發揚儒家傳統文化上,包括推動古籍今注今譯、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以四書為主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推行國民生活須知與國民禮儀范例,均為影響深遠且實施長久的成果。該運動成為統攝政府對於文化政策的基本態度,例如以故宮博物院作為對外觀光的宣傳重點,在強調本土化之前即是以文化復興的角度,強化中華民國政權的正統性。
1970年代後,從塑造統治正當性的領導運動,轉型為配合政府現代化政策的輔助性工作,角色與地位大幅改變。1981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文復會更形失去功能,而本土化浪潮的興起,以及政治權力的改組,使得該運動與組織歷經多次轉折。1991年改組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2006年再改組為國家文化總會,工作方向亦由中華文化的發揚,逐漸轉向臺灣本土文化特色的發揚。
中文關鍵字:中華文化 , 中華文化復興 , 中國國民黨 , 蔣中正 , 正當性
英文關鍵字Chinese Culture , Chinese Culture Renaissance , KMT , Chiang Kai-shek , Legitimacy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