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匡悌先生於1998年受國道新建工程局委托,進行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文化遺址調查發掘工作時,曾於淡水紅毛城遺址周邊之家畜實驗所大門南側發掘一2m×2m的試掘坑。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留有三個明顯不同年代之遺留,歷史時期近代的遺留有青花瓷片、硬陶、磚瓦、銅錢、鐵質殘件及玻璃殘件等。史前的部分有兩片不同時代的褐色夾砂陶片,一屬方格印紋陶,另一屬繩紋陶片。但是據李匡悌研究的結果顯示,此一發掘坑應為過去家畜實驗所改建整地時之擾動地層,故出土之遺留應為二次堆積的結果(李匡悌1999)。
遺址所在的范圍之一的紅毛城一級古蹟是目前紅毛城遺址保存較完整之處。紅毛城位於今淡水鎮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於1629年為西班牙人所建,稱為圣多明哥城(San Domingo)。1642年被南部的荷蘭人占領,荷蘭人在原址附近重新建立新城堡,稱為安東尼堡(Fort Antonio)。之後,明鄭成功與清政府分別於1681年及1724年重新修復。1867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紅毛城永久租約,之後又先後委托澳洲、美國代管,直至1980年紅毛城才又回歸中華民國所有(參考李乾朗1989、淡水古蹟園區淡水紅毛城網站)。2005年3月封園整修,進行古蹟修復工程與古蹟再利用計畫,2006年10月重新開放對外參觀(黃旭昇2005)。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