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社區營造運動著重共同體意識的培養,及居民參與公共事務能力,初期以社區空間改造、地方產業振興和文化藝術活動等為基礎,加入社區參與、社區學習和社區美學等價值觀,構成一項整合政府資源提供、專業協助和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公民學習與社會改造運動。
1999年發生九二一地震,在災後重建中,政府和民間采取社造模式,文化性、懷舊型和生態性的地方觀光游憩需求日益成熟,使得社區營造獲得迅速普及的條件。南投山區的偏遠聚落因為社區營造的成功而為外界所知,宜蘭創造出著名的白米木屐村、無尾港生態和二結王公廟社區,其他原住民部落也各有特色產業;都會地區的社造以老街保存為號召者,有大溪、三峽、湖口等。
社造運動的推展,使少有互相來往的鄉村社區經常互訪學習,形成地方社會的交流。社區營造輔導工作的需求也造就許多非營利組織,并培養出自愿性的鄉村工作專業者,吸納鄉村知識分子投入地方重建工作。其中最顯著的是鄉村婦女重新發現自己的公共角色、學習和表現能力,以及領導統御等才華。
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的文建會主委陳其南,總結其基本內涵包括:建立居民共識、維持民主程序、簽訂公約、協調整合、規畫設計、籌措資金、擬定經營管理計畫等,在執行中遵行公共化及人性化的原則,注重社區環境生活的美感,發揮居民的創意與個性,以營造新的人、新的社會、新的生活價值觀,是一項「造人」的運動。
文建會推動社造政策以來,各縣市政府相繼成立「社造委員會」和「社造輔導中心」、培育「社區規劃師」。2002年并以「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之名納入「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一,負責鄉村重建的「農委會水保局」逐漸取代文建會,成為政策的推動者。
中文關鍵字:社區參與 , 社區文化 , 社區共同體 , 公民社會 , 公共領域
英文關鍵字Community design , community building , community empowerment , community action ,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參考資料
下一篇:由考古學看臺灣《中國的臺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砍砸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