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愛知縣人。北投石的發現者。1899年來臺,復在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艋舺第一附屬學校任教,并擔任總督府編修,參與讀本的編纂。自小便對礦物有興趣,來臺後常利用公務閑暇時收集臺灣的礦石、標本,於1905年在北投溪發現了鐳放射線礦石「北投石」(Hokutolite)。1908年任總督府礦務課技師,并兼理博物館,除在博物館內創立礦物室,并將所收集的300多種礦物標本全數捐獻。同年與川上瀧彌創立臺灣博物學會,發行《臺灣博物學會志》,為當時除臺灣醫學會外,唯一與自然科學有關的學會,該會會志持續發行至戰前,對於臺灣的理科教育貢獻卓著。1914年赴廈門,與小竹德吉共同執教於臺灣總督府新設的廈門旭瀛書院,復任書院院長。岡本長期從事教育臺人子弟的工作,臺灣人如洪長庚、陳贊煌、呂阿昌、王受祿、黃丙丁、王洛等都是他的得意門生。1928年由廈門回到日本,1939年任九州大學礦物學講師。1955年2月應臺灣省科學振興會的邀請來臺演講。著有《臺灣礦物調查報告》、《臺灣產北投石調查報告文》(1916)、《福岡縣礦物志》(1944)、《長崎縣礦物志》(1958)。現北投善光寺內立有「岡本翁頌德碑」,原是1940年日本礦學會為表彰其成就而刻,因戰爭失落,於1953年重現。
參考資料
〔★杜聰明,〈介紹岡本要八郎老師〉,臺灣省科學振興會第17次學術演講會致詞,1955年2月5日(轉刊於《生活環境博物園雜志》,第2期,199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