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根據多位考古學者的研究,加禮宛遺址出土的遺物,以相同色系、偏褐色含砂且硬度在3到4之間的陶片為主,其紋飾有斜方格紋、方格紋、橫豎平行條紋、曲折紋和波浪紋。遺址地表分布著包括安平壺、近代青花瓷片、硬陶及網墜等物品,而且2000年發掘時曾出土一件瑪瑙珠。石器僅見石錘、凹石與砥石,刀和鋤頭之類的工具推測以金屬為之(包含銅和鐵),遺址內并可見冶鏈金屬的殘留物和原料。遺址的文化內涵,由陶片類型為幾何印紋陶以及似有金屬遺留推估,應該屬於臺灣史前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宋文薰、連照美,1992:107)。
宜蘭平原過去數百年,主要為噶瑪蘭族人所占居著。臺灣史學者詹素娟曾指出,宜蘭平原上的噶瑪蘭族舊社其分布地點,多集中在海拔5到10公尺海岸沙丘內側邊緣,為平原之高突部分且濱溪傍水(詹素娟,1995:48)。根據歷史文獻與口傳歷史等資料,研究者大致相信,加禮宛遺址應該是噶瑪蘭族的加禮宛舊社遺跡。
與本遺址相關的重要參考文獻有:盛清沂〈宜蘭平原邊緣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詹素娟〈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來源、分布與遷徙──以哆羅美遠社、猴猴社為中心之研究〉。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