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日本最熱鬧的節日是過年,又稱它為“御正月”。由于最早傳自中國,所以其風俗深受中國的影響,但又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從年前半個月的寄賀年卡開始就節日的氣氛。人們在賀卡上寫上祝賀詞,寄給恩師、長輩、摯友、上司、同事等。郵局把年前所有賀卡集中起來,等元旦那天才送到收件人手足。但如果有親屬去世則不收發賀年卡,家人應提前告諸親友,敬請免送賀卡。在12月20日開始,人們開始忙著準備做年糕。年糕,在日本是一處象征幸運的吉慶食物。一家老少圍著搗蒸熟的糯米,其樂融融,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但是他們很忌諱在2 9日做年糕,因為日語“九"的發音與“苦”相同,認為在這一天做的年糕會是帶來痛苦的“苦餅"。與中國習慣很相似的是除夕夜,吃團圓年飯,圍坐守歲。子夜之時,各寺廟鳴鐘1 0 8響,人們稱之為“除夕之鐘”。據說這是為了驅除1 0 8個魔鬼。新年的一大早,人們陸續到附近寺廟或神社去做一年的第一次參拜,以求新的好運氣。通常人們向神佛捐些香資,燒香求簽,以預測一年的年運。從初一開始的新年頭三日便是忙碌的“三日賀"。人們要向上司、親戚朋友、街坊鄰居拜年,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到第五天為止,新年就算結束了,商店開門營業,公司正常辦公。
日本的女兒節早在江戶幕府時期就作為僵五大節日之一被定下來。因為節日要祭偶人,所以又稱“偶人節”。又因為日本人把小姑娘燦爛無邪的笑臉視若桃花,所以也稱“桃花節”。祭偶人是女兒節的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在每年3月3日的這一天,人們用土和紙制成偶人,按傳統方式放在鋪著紅色天鵝絨的梯形架上,還配有各臥薪嘗膽上擺設。偶人的排列是男女成對的,一般取形于天皇、皇后、將軍、夫人等,象征著夫妻和睦相處。還要舉行形式不同的宴會或聯歡會,大家舉杯共飲,向女孩們祝賀節日快樂,還祝賀她們茁壯成長。
與女兒節相對應的是5月5日的兒童節,但人們習慣將它作為男孩的節日,所以又稱“男孩節”。只要有兒子的家庭都要在這一天用竹竿掛起用尼龍布、紙或塑料制成的各式空心鯉魚。掛幾條鯉魚旗,其中大的鯉魚旗代表大男孩,小的代表小男孩,還在竹竿掛止五色彩帶。節日的這一天,多數家門口的鯉魚旗和彩帶,映著五月的五色彩帶,匯成了一幅幅的動人的鯉魚嬉水圖。
在日本不僅僅有男兒節和女兒節,還有體現日本國民尊老、愛老、敬老的敬老節。在9月15日這一天, 全國各地都舉辦一些歌頌老人的文藝演出,并登門拜訪各地的壽星老人,向他們饋贈禮品,有的省還在節日期間為老人提供免費或優惠服務。
日本的“黃金周”可真的是比黃金還珍貴,因為在5月的前一周中,集中了好幾個節日:4月29日是天皇生日,5月1日的國際勞動節,5月3憲法紀念日和5月5日的兒童節。對于工作壓力大的日本人來說,這幾天難得的假日是出外旅游、探親訪友的大好時機。
日本的競技項目名目繁多,其中的相撲、柔道和劍道都是享譽世界的體育運動,而且有的已成為國際性的體育比賽項目。
相撲,最早是一種徒手格斗的“比力”競技。要成為一名相撲力士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經過層層的選拔和嚴格的訓練。對于初學者的要求是不滿18周歲的,身高1.70以上,體重須達到70公斤;超過1 8歲的,身高在1.7 3米以上,體重不低于7 5公斤。符合此條件的,在名師下學藝,刻苦訓練,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相撲力士。比賽的程序是:雙方各出一名力士,在賽場——“土臺”上,先進行準備活動,接著用“力水”漱口,“力紙”擦身,最后用白鹽撒在土場上。在“行司(裁判)"宣布比賽開始之后,先行禮,隨后比賽開始。在比賽過程中,只允許在土場圈內,用腳掌著地,而且嚴禁用拳打,用腳踢,抓對方耳、眼睛等動作。任一方若身體的任何部位出圈,或除腳掌外的部位著地,都算輸方。力士在比賽中只能穿纏腰兜襠布,其他部位裸露。根據比賽的成績,力士可分為不同等級,從高級到低級依次分為“橫綱"、“大關"、“關助"、“小結"、“前頭"、“十兩"、“幕下"、“三段日"、“序二段"、“序口”。
柔道,源于古代日本的徒手格斗,發展至今已成為健身和提高精神修養的國際性體育運動。比賽可按運動員體重或技能來進行兩種等級劃分。按體重可分為輕量級、中量級、重量級;按技級可分為“級"或“段”。最低級為“5級",向上為4至1級,再上是“初段",一直上升到最高級1 0段。參賽須穿特定的比賽服裝。比賽時以先贏的一方為勝者。雙方都可以運用各種“投技"將對手摔以仰面朝天,或抱舉對手到與肩頭同高,都算贏得一分。還可用“固技"將對手按在賽臺的榻榻米上,使對手認輸。假若在3分鐘至2 0分鐘的比賽時間內,雙方都不能先得1分,則根據技術高低、比賽風格及犯規情況來決定輸贏。
下一篇:世界無煙日是哪一天,2010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雨水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