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等級怎么劃分?
分類: 環境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9
閱讀 :327
光污染主要分為白亮污染、彩光污染和人工白晝污染。這樣一聽會讓人感覺這種污染離我們很遠。恰恰相反,這樣的污染與我們共生共存。了解光污染一些相關的情況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事情。那么光污染等級是怎么進行劃分呢? 1級:完全黑暗的天空 黃道光,黃道帶,以及對日照都能看到。黃道光達到醒目的程度,而且黃道帶延伸到整個天空。甚至僅使用肉眼,M33也是一個極為清晰的天體。天蝎座和人馬座中的銀河區域可以在地面上投下淡淡的影子。裸眼的極限星等可達到7.6至8.0等;天空中的木星或金星甚至會影響肉眼對黑暗的適應程度。2級:典型的真正黑暗觀測地 沿著地平線氣輝微弱可見。M33可以被很容易的看到。夏季銀河具有豐富的細節,在普通的雙筒鏡中其最亮的部分看起來接像有著紋路的大理石。在黎明前或黃昏后的黃道光仍很明亮,可以投下暗弱的影子,與藍白色的銀河比較它呈現很明顯的黃色。3級:鄉村的星空 在地平線方向有一些光污染的跡象。云在地平線處會被微微的照亮,但在頭頂方向則是暗的。銀河仍然富有結構,M4、M5、M15和M22等球狀星團仍是肉眼明顯可見的目標。M33也很容易被看到。黃道光在春季和秋季很明顯,但它的顏色已難以辨別。距離你6到9米的望遠鏡已變得模糊。裸眼的極限星等可達到6.6至7.0等,32cm反射望遠鏡則可達到16等。4級:鄉村/郊區的過渡 在人口聚集區的方向光污染可見。黃道光較清晰,但延伸的范圍很小。銀河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缺少大部分的細節。M33已難以看到,只有在地平高度大于50°時才勉強可見。云在光污染的方向被輕度照亮,在頭頂方向仍是暗的。你能在一距離內辨認出你的望遠鏡。肉眼的極限星等可達到6.5等,32cm望遠鏡在中等放大倍率下可以達到15.5等。從以上信息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光污染的四個等級。每一個不同的等級都需要一些特定的觀察點,如黑暗的天空,鄉村的星空,以及鄉村的過渡區。這些特定的觀察點會讓一些光污染的情景更加容易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