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的作用
分類: 環境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1-24
閱讀 :1147
土壤中活的有機體,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總稱為土壤生物,那么土壤生物的作用是什么呢?接下來來為大家講解下吧。 土壤中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土壤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等)是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土壤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土壤形成的初級階段,能利用光能的地衣類微生物參與巖石的風化,再在其他微生物的參與下,形成腐殖質使土壤性質發生變化。土壤動物是最重要的消費者和分解者。在土壤中生存或棲居的動物有上千種,很多為節肢動物。非節肢土壤動物主要有線蟲和蚯蚓。線蟲是土壤中存在比較豐富的動物,主要生活在土粒周圍的水膜中或植物根內。土壤中寄生性線蟲寄生于許多植物根部。蚯蚓是土壤中最常見的生物,喜歡濕潤的環境和豐富的有機質,常生活在黏質、有機質含量高和酸性不太強的土壤里,有人估計,每公頃土壤所含蚯蚓可達200~1000千克。蚯蚓靠吞食土壤中的有機物質生活,它們使土壤與有機物緊密混合,并通過孔道的形成、糞粒的產生,使土壤更疏松多孔。土壤動物中很多是節肢動物,重要的有螨類、蜈蚣、馬陸、跳蟲、白蟻、甲蟲及螞蟻等。以螨類和彈尾目昆蟲的種類最多、分布最廣。螨類在土壤中粉碎和分解有機物,并把有機物運到較深的土層中,起到維持土壤通氣性、改善土壤的作用。彈尾目昆蟲俗名跳蟲,它們多取食正在分解中的植物。螞蟻也是土壤中比較活躍的動物之一,雖然它們的食物在地表,對枯枝落葉的分解作用很小,但它們是重要的土壤攪拌者。螞蟻筑的窩丘,分布廣泛,攜帶了大量下層土壤至地面。在有些地區,螞蟻用于建筑蟻窩而搬動的土壤估計每英畝可達3400噸。植物的根系對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根系表面能分泌代謝產物,促進礦物質溶解,促進根際微生物活動;根殘存于土壤中增加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通透性;有些植物(如豆科)根部與固氮微生物共生,增加土壤氮素水平。活動于土壤中的動物、扎根于土壤中的植物和土壤中數量眾多的微生物對土壤有多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歸結起來主要有:(1)促進成土作用。母巖風化的礦化物質并不是土壤,還要加入有機物質,經過生物的作用才能形成土壤,生物對土壤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種植于土壤中的深根植物、挖掘土壤的動物和數量巨大的微生物的活動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結構、孔隙度和通氣性。土壤動物打的洞疏松了土壤,加速了土壤的風化作用,改善了土壤的水熱狀況。(3)提高了土壤質量。經蚯蚓作用的土壤在有效磷、鉀、鈣含量等多方面都有明顯增加。動植物殘體經微生物分解和合成含氮的高分子腐殖質化合物,使土壤腐殖質化。(4)對土壤覆蓋層的影響。動物的活動改變了土表的局部形態,如從土層中掘出大量土壤堆積成丘狀增加土表面積,排泄物還增加了土壤腐殖質。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土壤生物的作用的知識,希望可以對感興趣的您有幫助,關于土壤生物等這方面的常識正在更新當中,如果您有興趣,可以持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