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系統功能
分類: 環境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1-24
閱讀 :625
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多種生態功能,蘊育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功能一、巨大貯庫。 每年汛期洪水到來,眾多的濕地以其自身的龐大容積、深厚疏松的底層土壤(沉積物)蓄存洪水,從而起到分洪削峰,調節水位,緩解堤壩壓力的重要作用。全國天然湖泊和各類水庫調洪能力不下2000億立方米。長江22個通江湖泊盡管面積銳減,目前容水量仍達600多億立方米,洞庭、鄱陽兩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億立方米,對于調節長江洪水、消減洪災依然起著關鍵作用。同時,濕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緩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功能二、優質水源地。 濕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溝的水流外,湖泊、水庫、池塘的蓄水,都是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據估算,我國僅湖泊淡水貯量即達225億立方米,占淡水總貯量的8%。某些濕地通過滲透還可以補充地下蓄水層的水源,對維持周圍地下水的水位,保證持續供水具有重要作用。功能三、生態環境的優化器。 大面積的濕地,通過蒸騰作用能夠產生大量水蒸氣,不僅可以提高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土壤水分喪失,還可誘發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資源。據一些地方的調查,濕地周圍的空氣濕度比遠離濕地地區的空氣濕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對也多。因此,濕地有助于調節區域小氣候,優化自然環境,對減少風沙干旱等自然災害十分有利。濕地還可以通過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學、生物過程,吸收、固定、轉化土壤和水中營養物質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質,凈化水體,消減環境污染的重要作用。功能四、重要的物種資源庫。 我國濕地分布于高原平川、丘陵、海涂多種地域,跨越寒、溫、熱多種氣候帶,生境類型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調查統計,全國內陸濕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種,高等動物有1500種;海岸濕地生物物種約有8200種,其中植物5000種、動物3200種。在濕地物種中,淡水魚類有770多種,鳥類300余種。特別是鳥類在我國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據資料反映,濕地鳥的種類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種。世界166種雁鴨中,我國有50種,占30%;世界15種鶴類,我國有9種,占60%,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占世界總數的95%。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我國濕地內就有31種,占54%。這些物種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功能五、物產能源基地。 廣闊多樣的濕地,蓄藏有豐富的淡水、動植物、礦產及能源等自然資源,可以為社會生產提供水產、禽蛋、蓮藕等多種食品,以及工業原材料、礦產品等。濕地水能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水電、水運,增加電力和交能運輸能力。許多濕地自然環境獨特,風光秀麗,也不乏人文景觀,是人們旅游、度假、療養的理想佳地,發展旅游業大有可為。此外,濕地還是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宣傳的重要場所。以上就是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有哪些的內容介紹,如需了解更多濕地生態系統等小知識,請繼續關注環境污染常識欄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