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災害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1-24
閱讀 :546
災害,是對能夠給人類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事物總稱。災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擴張和發展,演變成災難,那么什么是生物災害呢?下面就一起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生物災害是由于人類的生產生活不當、破壞生物鏈或在自然條件下的某種生物的過多過快繁殖(生長)而引起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危害的自然事件。如森林火災、蝗災與鼠害等。對此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應該科學地開發資源、使用資源,在符合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對各種自然資源進行改造,以改進我們的生活。在生產生活中及時進行監測,預防生物災害的發生;在正常時期建立完善的自然災害處理機制,以便在其發生以后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積極驚醒結合實踐的理論研究,以預見和防止以為生產生活中的不當行為而造成生物災害。生物災害的主要表現 1、它直接導致人畜傷亡,據統計,1907年印度的一只老虎在被擊斃前共吃掉當地人436名。20世紀最大的動物吃人案發生在1945年,緬甸蘭里島沼澤的鱷魚,在一天內吞吃900人。1993年2月5日上午10點,我國內蒙突泉縣某村遭群狼襲擊,咬傷17人,咬死牲畜數十只。2、它間接危害人畜如鼠疫,自紀元以來共造成數億人死亡。3、它危害農牧林業生產。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谷物生產因蟲害常年損失14%,因病害損失10%,因草害損失5.8%,病蟲草害可奪去農作物產量的30%。具體以農業生物災害為例,可發現生物災害常會造成如下毀滅性災害,即造成農作物面積減產絕收;導致農作物大批量變質;加劇經濟損失及災害擴大趨勢。以上就是什么是生物災害的內容介紹,如需了解更多生物災害等小知識,請繼續關注自然災害常識欄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