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災害包含哪些部分?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05
閱讀 :570
海洋災害主要代表海洋的自然環境出現異常,或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而導致海上或者周邊出現災害。一旦出現這些災害后,就會把海灘淹沒,周邊的居民也會出現恐慌感。下面就共同來看看,海洋災害包含哪些部分? 海洋災害主要有風暴潮、災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嘯五種。在人類所面臨的諸多自然災害中,那些源于海洋的災害稱為海洋災害。海洋災害主要有風暴潮、災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嘯五種。它們主要威脅海上及海岸帶,有些還危及自岸向陸廣大縱深地區的城鄉經濟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風暴潮是由臺風、溫帶氣旋、冷鋒的強風作用和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降現象,又稱風暴增水或氣象海嘯。風暴潮是一種重力長波,周期從數小時至數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嘯和低頻的海洋潮汐之間,振幅(即風暴潮的潮高)一般數米,最大可達二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災害,它與相伴的狂風巨浪可釀成更大災害。通常把風暴潮分為溫帶氣旋引起的溫帶風暴潮(如中國北方海區)和熱帶風暴(臺風)引起的熱帶風暴潮(如中國東南沿海)兩類。災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風產生的具有災害性破壞的波浪,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達30-40噸。海冰指海洋上的一切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在冰情嚴重的區域或異常嚴寒的冬季往往出現嚴重的冰封現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凍,給沿海經濟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害。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條件下暴發性繁殖引起海水變色的現象,它也是一種海洋污染現象。赤潮大多數發生在內海、河口、港灣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內灣水域。赤潮實際上是各種色潮的統稱。赤潮可殺死海洋動物,危害甚大。海嘯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壞性地震海嘯發生的條件是:在地震構造運動中出現垂直運動;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級要大于6.50。而沒有海底變形的地震沖擊或海底彈性震動,可引起較弱的海嘯。水下核爆炸也能產生人造海嘯。盡管海嘯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頻次有限,尤其在人們可以對它進行預測以來,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為降低。總體來說,海洋災害還是挺多的,之所以出現這些災害,主要還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比如給海洋中投入很多的污染物,長時間累積下來之后,對海洋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另外火山噴發后,雖然跟人為污染對比影響要小點,但對海洋的影響還是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