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是什么樣的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05
閱讀 :297
地震是地下巖石突然斷裂而發生急劇運動,從而產生地震波向周圍傳播,并在相當范圍內引起大地震動的現象。地震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極不均勻,大部分地震是構造地震,且主要發生在海洋地區,海洋地震會引起哪些災害呢?大家知道海洋地震總是會引發海嘯,破壞性的海嘯一般在地震構造運動出現垂直斷層,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級大于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由于海水的壓縮性很小,當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體只能以同等規模的波動形式把能量傳遞出去,下面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海底地震是什么樣的吧?海底地震地震是地下巖石突然斷裂而發生的急劇運動。巖石圈板塊沿邊界的相對運動和相互作用是導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一般海底地震都發生在數千米的海底,所以小地震是沒什么影響的,但是大型的地震卻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災難,并且有一些比陸地地震更加可怕!比如曾經在日本海灘就發現過一只巨大的“地震烏賊”,這個地震烏賊代表著海底地震正在發生。不然如此巨大的生物是不可能出現在淺灘的,而且海底地震更有可能會引發海嘯,我們可以想象它以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沿海洋運動,當它遭遇陸地時將會產生與原子彈爆炸一般的巨大破壞力!有時候若是海平面異常,海鳥遷飛等,可能都是預示著海底地震的發生,如1668年山東沿海地區一次大地震,震前震發區東側近岸的一個小島不斷上升,最后與陸地相連成為“陸連島”。以上是小編介紹的海底地震是什么樣的的內容,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于海洋災害的知識,那就繼續瀏覽本網自然災害知識庫中的內容,以便更好的保護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