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民怎么預防白災?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05
閱讀 :280
在畜牧區草原地區,多半人都是牧民,以放為生,因此保證好畜牧的安全才能讓個人的利益不受牽連,像白災、黑災等都是草原人民常見的災害,那么草原人民怎么預防白災呢?下面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白災顧名思義就是雪災。它是中國牧區常發生的一種畜牧氣象災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場放牧的畜牧業地區,由于降雪量過多和積雪過厚,雪層維持時間長,掩埋牧草,使牲畜無法正常采食,影響畜牧正常放牧活動,導致牧區大量牲畜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災害。一般從10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均有白災發生,其中11月和3、4月份最多。此外,根據我國雪災的形成條件、分布范圍和表現形式,將雪災分為3種類型:雪崩、風吹雪災害和牧區雪災。降溫幅度較大的地區溫室大棚做好夜間保溫工作,采取蓋草苫、蓋保溫層等措施,必要時利用地熱線等方法進行人工加熱,防止低溫冷凍對作物造成的損害;在降雪的區域做好設施農業的人工補光工作,增強作物在陰冷天氣的抗性;對出現大風的區域要及時對設施結構進行加固,同時盡量選用防寒膜覆蓋大棚。牧區棚圈和草料是抵抗自然災害確保牲畜安度冬春的物資基礎,降雪后要及時清除棚頂上積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欄),積極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發生牲畜凍死凍傷。牧民要注意補給飼草料,除干草外,應喂少量黃豆、玉米精飼料,增強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草原地區的白災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雪災,在草原牧區是很常見的一種天氣災害,一旦發生白災之后,可能會因降雪過多,導致畜牧受凍傷或者沒了牧草來源等等,因此草原地區的牧民一定要做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