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之后做哪些工作能預防疫情或傳染病?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05
閱讀 :316
一般情況下在暴雨洪災之后,食物、水、房屋、家具、家畜等都會被洪水泡過,衛生不過關很容易出現一些傳染病疫情,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洪災暴雨之后我們一般需要做哪些工作來預防疫情吧! 1、要注意飲食衛生安全,由于災區正值夏季,濕度大、溫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細菌、霉菌及各種化學物質的污染,所以注意飲食衛生非常重要。不要食用被水淹過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掛面、餅干、面包等;不要吃未洗凈的瓜果;盡量不吃涼菜。加強對集體食堂、食品原料、食品容器的衛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切斷污染途徑,不要用非食品包裝袋和容器裝運直接入口食品。2、要加強環境水源消毒,要及時修復被洪水淹沒的公廁、垃圾收集站點的設施,并進行消毒處理。”一定要對清淤后的環境噴灑消毒,對水災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動物尸體要及時清理和掩埋或焚燒。對垃圾要及時處理,可燃物質盡量焚燒,消毒后深埋。洪澇災害期間,水源容易受到細菌、病毒、寄生蟲卵、幼蟲的污染,易引起疾病的發生與傳播,洪澇災區搞好飲水衛生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喝開水,不喝生水。要保持水具潔凈,存水的用具如缸、桶、鍋、盆等必須干凈,并經常倒空清洗。3、要及時消滅災后“三害”,大雨或洪水過后,蒼蠅、老鼠和蚊蟲開始大量出動或繁殖,帶來諸多疾病傳播隱患。因此要滅蠅、滅鼠、滅蚊。4、要警惕各類傳染病蔓延,一般洪災過后最容易暴發的疾病應該是紅眼病,其次是腸道類傳染性疾病、接觸類的傳染病和病媒類傳染病。因此,要從不同的傳播途徑采取不同措施。對于腸道傳染病來說,最主要的預防措施就是不喝生水,保障飲用水的潔凈衛生。洪災過后被水泡過的各種食物、面粉、水等切記不可直接食用,畢竟洪災過后水源很容易受到污染,一定要警惕各種傳染病,不喝生水、該消毒的要做好消毒工作,垃圾也要及時處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