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這必須先從葉阿月個人早期特殊教育背景來了解,才能知曉:
葉阿月出生於今高雄市湖內區,再遷居於臺南市。戰後初期,她曾持齋念佛,并一度受教於臺南市名剎開元寺住持高執德(1896-1955)所辦的?延平佛學院先修班?,頗受啟蒙。
其後,因高執德橫遭?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冤獄,而慘遭槍決(1955),葉阿月對此深感內疚(因高原已赴日避難二年,是受葉等學生們之托,在日代購《新修大正藏》一套,返臺交書時,遭人告密而被官方逮捕和被槍決),為報師恩,特矢志前往高執德戰前曾就讀?佛學科?畢業(1930)的日本曹洞宗駒澤大學深造,專攻唯識學,於1963年畢業。
然後,葉阿月又考入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研究所攻讀,於1966年,以《中邊分別論三性說之研究:以真實品為中心》的畢業論文,獲頒碩士學位。這也是歷來第一次由臺籍本土佛教學者,獲日本公立佛學研究所頒授的,關於印度唯識學研究碩士學位的現代性專業學術論述。
受此鼓舞,於是,同年春末,葉阿月再入同校的博士班攻讀,由該校著名學者中村元(1912-1999)親自指導。
1969年時,因已修完全部課程,而被戰前東京帝國大學畢業的哲學博士、臺大哲學系主任洪耀勳聘為新進講師。
1972年,葉阿月以《唯識學空性說的特色(唯識學における空性說の特色)》,頒博士學位後,旋即返臺復職,從此長期任教於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唯識學?、?印度哲學}、?梵文?等課程,直到退休(1994)。
1975年,葉阿月在臺出版其日文版《唯識思想の研究:根本真實としての三性說を中心にして》(臺南:高長印書局)一書,可稱為其生平學術論述的最高峰之作,一時頗獲來自學界的高度稱譽。
但因其日文版全書,始終未能譯成中文出版,且其生平,雖能持續治學嚴謹,但孤傲難處、中文論述又非其所長,所以終其一生,都未能產生巨大的典范性研究效應。
中文關鍵字:葉阿月 , 高執德 , 東大博士 , 臺大教師
英文關鍵字Yè ā yuè , Gāo zhí dé , Ph.D., University of Tokyo , Taiwan University Teachers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