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唇亡齒寒的意思◥
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蛘Z出《左傳.僖公五年》。△「唇齒相依」、「輔車相依」
◣唇亡齒寒的典故來源◥
◎1《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1>,以伐虢2>。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3>,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4>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注解〕(1)虞:周代國名,地約在今山西省平陸縣虞城,於春秋時為晉國所滅。(2)虢:音ㄍㄨㄛˊ,此指北虢,為周文王之弟虢仲後裔的封地,地約在今山西省平陸縣。(3)翫:音ㄨㄢˋ,安於習慣而松懈、輕忽。(4)輔車:輔,頰骨;車,牙床。
◎2《左傳.哀公八年》吳為邾故,將伐魯,問於叔孫輒。叔孫輒對曰:「魯有名而無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禮也。君子違,不適讎國。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則隱。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若使子率,子必辭。王將使我。」子張疾之。王問於子泄,對曰:「魯雖無以立,必有與斃,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四讎也。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為?」
◣唇亡齒寒是誰的典故 唇亡齒寒典故解析◥
據《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代,晉國與虞、虢兩個小國相鄰,晉國一直想并吞這兩個小國。晉獻公計劃先攻打虢國,於是派人送良馬和玉璧給虞國,希望能夠借道攻打虢國。虞國受到誘惑,答應了晉國,晉國因此很快地攻下虢國的一個都城。過了三年,晉國又再度要求虞國借道以便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極力勸諫虞公不要答應,他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兩國互為表里,如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然也會跟著滅亡。我們不能開啟晉國侵略野心,更不能輕忽的引進外國的軍隊。一次已經太過分了,怎麼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諺語所說『頰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就像是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寒冷』的道理,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情況?!沟怯莨宦爮囊巹?,認為晉國不會傷害同宗的虞國,因此答應了晉國的要求。果然晉國滅了虢國之後,就在回程中也把虞國給滅了。典源又見《左傳.哀公八年》。內容則是表述魯哀公八年時,吳國要攻打魯國,公山不狃對吳王說:「魯國雖然沒有靠山,可是一旦有事情發生,諸侯都會來救援。晉國與齊國、楚國一起輔助魯國,你要面對的是四個敵國。魯國就像是齊國、晉國的嘴唇,君王應該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怎麼會不救魯國呢?」後來「唇亡齒寒」就用來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C-un Wang C-i Han
下一篇:一塵不染的意思 一塵不染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枕無憂的意思 高枕無憂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