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初出茅廬的意思◥
初次離開隱居的茅屋。語本《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後用「初出茅廬」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的典故來源◥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關云長也。李典縱馬混戰(zhàn),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正遇張飛。戰(zhàn)不數(shù)合,張飛一槍刺夏侯蘭於馬下。韓浩奪路走脫。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後人有詩曰:「博望1>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2>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注解〕(1)博望:縣名。地約在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漢時設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里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2)直須:竟須、還要。
◣初出茅廬是誰的典故 初出茅廬典故解析◥
《三國演義》記載了一段諸葛孔明出任劉備軍師的故事: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有權勢的人各個擁兵自重各據(jù)一方。漢代宗室後裔劉備,也打著興復漢室的名號起兵。屯兵新野時,劉備從徐庶口中得知,隱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很有才識,去了三次,終於以誠意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幫助他打天下。這也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經過。當時對於諸葛亮如此備受禮遇,遭到許多人側目,認為他并無多大才能。在諸葛亮來到軍中不久,曹操派夏侯惇領十萬大軍來攻。由於兩方軍力懸殊,形勢危急,諸葛亮於是利用博望坡地形狹小的特性和曹軍輕敵的心理設下計謀。他指派趙云為前部,交戰(zhàn)時佯裝打不過,引夏侯惇的軍隊深入博望坡,趁機發(fā)動火攻,事先埋伏在一旁的軍隊再一擁而上。夏侯惇果真中計,等到發(fā)現(xiàn)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結果士兵死傷慘重,劉備軍隊大獲全勝。《三國演義》的作者并以一首詩來形容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藉此來贊揚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出山就立下功勞。後來「初出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C-u C-u Mao Lu
下一篇:生吞活剝的意思 生吞活剝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急流勇退的意思 急流勇退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