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低聲下氣」。見「低聲下氣」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低聲下氣」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宋.朱熹1>《童蒙須知.語言步趨》(據清.陳宏謨《養正遺規.卷上》引)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2>,不可高言3>諠哄,浮言4>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但當低首聽受,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或有過誤,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隱默,久卻徐徐細意條-:「此事恐是如此,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則無傷忤,事理自明。至於朋友分上,亦當如此。
〔注解〕(1)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庵、-。宋婺源人,僑寓建州。曾講學於建陽考亭,因號考亭,晚筑草堂於云谷山,又號云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徽國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編次著述之書甚多,所注《四書》,明清科舉奉為標準。(2)詳緩:仔細緩慢。(3)高言:高聲說話。(4)浮言:沒有根據的話。猶今之「胡說」、「開玩笑的話」。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低聲下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朱熹論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他專為尚未啟蒙的兒童編寫了《童蒙須知》,對於學童日常生活的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清潔、讀書寫字等言行舉止,都有嚴格的規范要求。其中在〈語言步趨〉篇中提到,為人子弟,要「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諠哄,浮言戲笑」。就是說:作人子弟,要尊敬長上,態度要恭順,聲音要柔和,說話要詳細緩慢,不可以高聲諠譁,夸張嘻笑。「低聲下氣」是直接摘自此處的成語,用來形容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
Di Xin Xia Qi
下一篇:懲噎廢食的意思 懲噎廢食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手足靡措的意思 手足靡措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