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由閩南語音譯而來,「柑仔」是一種用竹篾編成的容器,早期的雜貨店使用柑仔承裝咸魚、小魚乾、蝦米、魚脯等產品,因此被稱為柑仔店。柑仔店除了販賣乾貨外,并販售菸酒、飲料、調味料、食用油、罐頭、糖果糕餅、當令水果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在冰箱尚未普及時,柑仔店所提供的剉冰、枝仔冰是夏季消暑圣品,如果要買經過冰鎮的汽水、啤酒等瓶裝飲料,往往還要加價。
早期柑仔店的交易方式也不同於現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由於當時收入不佳,許多人沒有現金購買用品,往往用賒欠的方式購物;老板記在帳本上,等購物者拿到薪水或農作物收成後才結算。因此經營柑仔店往往要有一定的資金進行周轉,而有「無賒不成店,賒了煞倒店」的俗語。
柑仔店除了提供購物外,往往還有其他的社區服務機能。在收音機、電視普及前,一些店家門放幾張長板凳,供居民在此聚集談天說地、下棋娛樂,成為社區的活動中心。早期郵局設立不普遍時,也會在柑仔店設立郵政代辦所,辦理寄掛號、寄現金袋、販售郵票等業務。
1980年代之後,傳統柑仔店不僅受到大量便利商店的直接競爭,也受到超級市場、量販店的影響,數量大為減少。
中文關鍵字:雜貨店 , 柑仔 , 雜貨
英文關鍵字grocery store , ga- , grocery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