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1901年屬於臺南廳楠梓仙溪東里,1906年臺南廳阿里關支廳,1920年高雄州旗山郡甲仙莊,1946年設立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2010年12月25日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
小林里,因境內主要聚落小林而得名。1904年小林聚落是由南化鄉境內的四社村民遷移到此地,從阿里關到番界一帶,原是少有人居住的山林,因而增加一處擴充人力的據點。原小林村聚落包括小林、五里埔、南光(牛寮)、錦地、埔尾。小林聚落有小林國小、平埔族文物館,平埔文化園區。-98年8月8日莫拉克臺風侵襲-,引發重大水災,造成聚落為土石所掩,之後進行災後重建,小林聚落居民分別遷移至五里埔的小林一村、杉林區月眉里的慈濟大愛村、小林二村。
二、地理環境
高屏溪的兩大支流,中分三大山脈,由東往西排列是中央山脈、荖濃溪、玉山山脈、楠梓仙溪、阿里山山脈。楠梓仙溪(又稱旗山溪)由北往南流經小林里,西岸屬阿里山山脈,最高為海拔1,008公尺。東岸屬玉山山脈,甲仙境內最高峰為大竹溪山,海拔1,6-公尺,其西南分支獻肚山位於小林聚落東北側,原海拔為1,445公尺,經八八水災後崩塌,現僅為600公尺。土質方面,所露出的巖層,為中新世紀沉積巖,以關山刀砂巖、十六份頁巖為主。關山刀砂巖分布於南楠梓仙溪西側的山嶺;東側則為十六份頁巖,由北向南延伸。五里埔階地堆積層與楠梓仙溪兩岸極少的沖積層為是主要農耕地。雨季自五月至九月,氣候溫熱潮濕,適於森林與動物生存。
三、聚落分布
小林,位於小林里中部,楠梓仙溪東岸河階地形上,東北邊是獻肚山,於1904年較多數-遷居至此進行開墾,2009年8月居民遷離此地。
五里埔,位在小林里中部,是清代淮軍開山路駐營所在地,因指離禁地五里之邊的埔地,而得名。八八風災後重建,在此建小林一村,包括小林國小、平埔文化園區、北極殿將重現於五里埔。
埔尾,位於小林里南部,因北方的河岸就相當窄小,所以是指埔地的尾端。
牛寮,位於小林里南部,北鄰埔尾,在臺21線第七號橋西側。
四、古蹟名勝
石磯谷,又稱大壁谷,位於五里埔角溪頭,五里埔水圳的水源地,為一處休閑勝地,沿途有巖壁、奇石、瀑布、溪水。
蝙蝠洞,位在小林里中部,石磯谷附近山區,由石磯谷往內行走,至一水圳口,因洞內聚集許多蝙蝠,被稱為蝙蝠洞。該山洞原是村民為農田灌溉水源所開鑿。
鎮海軍墓,位於五里埔,現為市定古蹟。光緒十二年(1886),駐防-府城的鎮海軍前營,奉巡撫的命令開辟嘉義經後大埔、甲仙鄉、荖濃溪、寶來、鑒程、關山、啞口至八潼關的越山道路,筑到中途,立營在現在的五里埔,因內山多瘴氣,兵士因病卒而長埋於此。當時所修筑的古道,現已辟為產業道路,只完成從南化越過西阿里關山,到小林村北部。
五、學校教育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國民小學,原位於小林聚落,1937年4月設立,初名甲仙國民學校小林分教場。1946年2月獨立為小林國民學校,1968年9月高雄縣甲仙鄉小林國民小學。2009年8月8日校園為風災所毀,9月暫借甲仙國小上課,并將於五里埔重建校園,2011年12月25日改為現名。
六、交通設施
二十世紀初期對外交通仍依靠沿溪岸河床與吊橋與甲仙相通。1968年南橫公路西段(臺20線)開始修建,至1972年開通,使甲仙能通行臺南南化、高雄桃源間。1977年臺21線由三民鄉-村(今那瑪夏區南沙魯里),經小林、關山至甲仙段完工(與臺20線在甲仙交叉),成為本里主要交通路線。
中文關鍵字:小林 , 五里埔 , 八八水災 , 小林一村 , 小林國民小學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