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A.英文名稱
T-oleiite
B.-分類
火成巖-噴出巖-基性巖
C.礦物組成
主要礦物為鈣質斜長石(拉長石~倍長石)、輝石(普通輝石、透輝石、頑火輝石、紫蘇輝石等)、橄欖石、角閃石及云母;次要礦物有磁鐵礦、鈦鐵礦、磷灰石、石英、鹼性長石、鋯石、鐵尖晶石、沸石等。
D.巖性描述與化學成分
矽質玄武巖為三大類玄武巖之一,是三者中含矽較高者,SiO2過飽和或飽和,含有頑火輝石與易變輝石,通常不含橄欖石和霞石,含有橄欖石的稱為橄欖石矽質玄武巖(Olivine T-oleiite)。為基性細粒火山巖,暗黑色為主,有些含有極多而明顯的斑晶,但也有全無斑晶者,呈致密狀或多孔狀。玄武巖通常在全晶質至玻璃質之間存在各種過渡類型,常可見間粒結構與填間結構,較少次輝綠結構、輝綠結構及中粒結構,斑狀結構之斑晶通常為橄欖石、輝石與斜長石,斑晶在流動的巖漿中可以聚集,稱聚斑結構。其SiO2含量通常較高,可接近50%。
E.特徵、有趣現象或監定要訣等
澎湖的矽質玄武巖以其壯觀的柱狀節理聞名,有些含有多量氣孔,部份填充文石。玄武巖最普通的顏色為深灰至黑色,隱晶質塊狀,礦物顆粒一般肉眼不易辨識。
F.成因
-地區的矽質玄武巖,多形成於中新世,包括澎湖群島的火山活動與-北部「公館期」、「角板山期」的火山活動,當時中國-東南沿海的拉張作用大致以今日的-海峽西側為中心,并於中新世時發育至最盛,以致-海峽下之-圈明顯變薄,軟流圈上涌成穹窿狀。受熱侵蝕而剝落之-圈地函物質,不均勻地散布於對流的軟流圈中,并隨之發生部份熔融,參與玄武巖漿的生成。最後部分熔融的玄武巖質巖漿匯集,沿著因張裂作用產生的裂隙噴發至地表,形成中國東南部、澎湖群島和-本島區域的火山或侵入火成巖體。
G.應用
由玄武巖制成的纖維具有下列優點:(1)抗拉比強度是金屬的2~2.5倍,(2)高耐腐蝕性與化學穩定性,(3)高熱穩定性,(4)高電絕緣性能,(5)與金屬及塑料等材料的良好兼容性,已成為革命性新材料。
H.產地與產狀
-矽質玄武巖最主要出露於澎湖群島之「澎湖層」中,又可分上下兩段,上段巖層由露出地表之玄武巖熔巖流與砂泥巖的沈積巖夾層組成,地層內約可見到二至四層玄武巖熔巖,大多為致密質玄武巖,有明顯柱狀節理;下段巖層是隱伏在海面下數百公尺的中新世地層,含有四層玄武巖層,最下層的-為粗粒玄武巖。而公館期玄武巖與角板山期玄武巖,分別出露於中新世早期(木山層和大寮層)及中新世晚期(南莊層和南港層)地層中,呈熔巖流、巖脈、巖床及凝灰集塊巖零星分布,并不是一個規則而延續普遍的地層單位。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