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清領時屬於嘉義縣打貓東頂保蛤里味莊、社後坪莊,番地全仔社,1901年嘉義廳梅仔坑支廳大坪區科仔林莊,1920年臺南州嘉義郡小梅莊科仔林(大字)蛤里味、大里網、公田、社後坪(小字),番地全仔社,1946年設梅山鄉太和村。
太和村,以最大聚落太和為村名,1941年經各方會商協討,以為部落間應以和為貴,將蛤里味改為太和。現有聚落,全仔社、社前湖、社後坪、大里網、太和、樟樹湖、樟林坪、油車寮、口湖、公田、湖桶底、朕米糕、柑仔宅。
二、地理環境
太和村的地勢高峻,境內高山環立。科仔林山,位於西北部,因早期整座山峰均生長,以科仔樹為主的原始林,而取名,海拔1067公尺,較平緩的坡地種植高山烏龍茶,并以杉木造林及雜木、麻竹為主要林相。富士岳,海拔1166公尺,為與阿里山鄉來吉村的界山。雙子山,海拔1487公尺,為與阿里山鄉十字村的界山。雪戴山,海拔1634公尺,為與瑞里村的界山。光侖山,海拔1815公尺,為與瑞里村、竹崎中和村的界山。阿里山溪與石鼓盤溪合會後,稱為清水溪,系濁水溪的支流。太和轄內農產富饒,所生產的茶葉及愛玉子,頗負盛名。
三、聚落分布
全仔社,位於太和村東北部,原系鄒族的聚落,-以物換地,鄒族把此蕃社給-,并沿用原住民語音全仔,-以之取名。此地有阿里山溪流經,地勢平坦,以種茶為主要作物。
社前湖,又稱下湖,位於太和村東北部,全仔社前方,緊鄰阿里山溪,狀似湖形,因而取名。居民以種植茶及高山蔬菜為主。
社後坪,位於太和村東北部,因在全仔社下方平緩處,閩南語「坪」是平坦的意義,即蕃社後方平坦的地方,而稱之。本地原為鄒族的生活領域,適於農耕種植,是太和村較富庶地區,現農地以種茶及高山蔬菜為主。
大里網,位於太和村東北,因來吉部落的原住民在此羅網捕捉野獸,-以此地多置有大領網部,而稱之,二十世紀初期正式登錄地名為大里網。自瑞草公路開通後,居民經營民宿或商店為主。
朕米糕,位於太和村北部,因為開發公田下方的山林,須費許多體力,為省卻往返時間,常以糯米燉做的米糕做餐食,朕是臺語,是燉、蒸之意,有人移住此地,以此命名。早期以造林為主,現改種高山茶。
柑仔宅,位於太和村北部(12鄰),因地處科子林山之山谷,海拔較低,水源豐沛,適合利用山坡地種植水果,以柑橘產量多,移居此地者,便以之命名。現以種植高山茶為主。
公田,位於太和村中部,東北面有小塔山,在未開發前,遍地長滿菅芒,是哈里味的原民狩獵區,原民以火燒山圍剿獵物,其燃燒後的草原或山,-再來墾殖,此一原民生活領域,而-也可在此耕種,因而稱為公田。公田茶園,以梯田式種植,景觀甚為優美。
湖桶底,位於太和村中部,瑞太古道經過,因地形似湖,眾多林相,到此地形勢平緩,四周被林木包圍,顯得陰暗寒冷,如似到一個大桶內之感,因而得名。現居民以種植高山烏龍茶及甜柿、愛玉子為主。
太和,原稱哈里味,位於太和村東南部,哈里味系鄒族語的語譯音,原為鄒族所住的哈里味社,該部樂的地標山頭原有二片竹林蔓延合生一起,鄒語稱哈里味,-來此開墾後繼用原住民語,1941年改稱為太和。現為村里行政中心。
油車寮,位於太和村西南部,因原來當地為補充食用油不足,居民所產的苦茶籽,送到本地榨油,早期榨油廠稱為油車,故以稱之。早期種植苦茶為主要產業,現種高山茶、愛玉子。
樟樹湖,位於太和村西南部,此地未開發前,遍地是樟樹原始林,其地形似湖形,聚落因以之命名。早期有生產樟腦油現以高山茶為主。
四、學校教育
嘉義縣梅山鄉太和國民小學,創於1942年,初名幼葉林公學校蛤里味分校,1945年獨立為蛤里味國民學校,1947年改稱為臺南縣梅山鄉太和國民學校。1950年10月改為嘉義縣梅山鄉太和國民學校,1968年改為現名。校址為梅山鄉太和村三鄰18號。
嘉義縣梅山鄉仁和國民小學,創於1959年,初名為太和國民學校社前分校,1961年獨立為仁和國民學校,1968年改為現名。校址為梅山鄉太和村社前湖6號。
五、文化資產
吳鳳廟,位於太和村社後坪,建於1900年,主祀吳鳳。
振興宮,位於太和村公田,建於1900年,原位於朕米糕聚落,1981年遷至現址,主神為福德正神,另供奉玄天上帝。
六、風景名勝
花石溪自然生態保護區,位於太和村樟樹湖,花石溪從層疊的-穿越直下,注入石羅溪,水中富有石灰質,溪旁地底,有伏流淌,經長年涓滴滲透,形成類如鐘乳石。保護區內景點,有千年大茄苳樹、紅肉李果園、楓樹、櫻花樹、闊棕林、柳杉、孟宗竹林休閑步道、梅嶺古道、黃龍洞、綠色隧道等。2003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沿溪床興筑溯溪步道。
太和風景區,區內山巒層疊,風景秀麗,保有許多高海拔樹種,完整的原始林相,除了竹林、杉木等生態資源,更有鐘孔石、仙棋盤、蛟龍大瀑布、九芎瘤奇木等諸多天然景觀,呈現一幅高山流水的風情畫。寒溪呢森林人文叡地,可全攬雄偉的塔山勝景,塔山是鄒族的圣山,塔山上的石夢谷住著小米女神,小塔山因形似觀音像,而被稱為圣觀音峰,當地又稱大佛山。太和觀光果園,園內廣植茶樹、李樹、甜柿與愛玉子。櫻花木道位於湖桶底,區內遍植山櫻花,每年花季時,山櫻花繽紛綻放,加上茶園環繞,一片紅花綠意。
七、交通設施
太和村的交通,(一)縣道149號甲,由本村油車寮、經來吉、大里網、全仔社,通往草嶺(慣稱瑞草公路),於1997年完工通車。(二)縣道162號甲,由梅山(連接縣道149號),到本村油車寮為終點,長46.7公里。(三)縣道169號,由本村社興橋為起點,經油車寮,到里佳為終點,長51.1公里,於1953年完工通車。
中文關鍵字:蛤里味 , 社後坪 , 太和風景區 , 太和國民小學 , 仁和國民小學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