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深坑黃姓先祖來自福建泉州安溪,乾隆末葉時,紫云黃氏第30世黃世賢帶四子由滬尾(今淡水)登陸,先在三芝土地公埔落腳;黃世賢去世後,五兄弟遷到深坑發展,他們是深坑黃氏入墾的開始,并將其父遷葬在阿柔村。
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頭,并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後來黃氏族人因經營稻、藍靛與茶而漸富,子孫先後在深坑共建了七座古厝,成為深坑最重要的建筑群。這七座即:開基祖厝(北深路二段120號)、黃連山祖厝(文山路二段25號,原麻竹寮1號)、福安居(文山路二段31號,原麻竹寮2號)、永安居(北深路三段8號,原萬順寮1號)、興順居(北深路二段133號)、潤德居(阿柔洋33號)、六房厝(阿柔洋35號)。
「永安居」屬黃氏第34世的四兄弟所有,初期營建正身、左右護龍、左外護龍及內圍墻;日大正4年(1915年)再增建右外護龍、左右外側廚房及各房份豬舍等;日昭和6年(1931年)因四房之長子結婚,在右外護龍前半段空地興建二樓式之「樓仔」做為新房,此樓亦具有槍樓的功能;昭和13年又於左側廚房外增建倉庫。
-73年(1984年)永安居外墻因道路拓寬而拆除,遂用原砌法向內約2公尺處重建外墻及入口,之後又進行大規模屋頂整修工程。-75年(1986年)增建左外護龍前廂房。-81年(1992年)5月永安居被公告為臺北縣第-古蹟,今已-參觀。
永安居位於深坑老街街尾,毗鄰北碇公路往深坑的左側駁崁上,背山面水(景美溪),地勢居高臨下,建制完整并俱防御功能。其空間布局為一單進五開間的三合院,座西北朝東南,有內外雙護龍、內外圍墻及門樓,格局依傳統禮制建筑安排,主從分明。形式主采清水磚砌的「火庫起」屋身,石材采自對面山上的砂巖,紅磚及石材常見細部的雕刻;而木料則多為福州杉,當年的木作師傅是唐山金城司派下的名匠。
主要特色之一展現於主屋正面,在正廳入口上方的「永安居」匾額及左右石窗、水車堵等處都有泥塑、剪黏,壽梁上有彩繪,手法精致;柜臺腳有細部的雕刻,大門兩側的石臼也有人物雕刻,內容處處顯示黃家以孝賢傳家。另外,正廳墻面及左右護龍門板的精細壁畫和彩繪,燕尾屋脊上以龍、鳳、花、草、鳥為主題的剪黏裝飾,還有火型馬背、懸魚山墻、護龍鳥踏、各式各樣的窗子等,也都是永安居獨到之處。
防御設施也是永安居的另一大特色。整座宅第共有33個大小銃眼,分置於屋子前後左右墻身上,甚至宅內的隔間墻上也設有銃眼,以作第二道防線。銃眼的位置分為高、低兩層,低層距地面約七、八十公分,內寬外窄,人可跪在地上架槍發射;朝外的一面都位在磚縫、石雕圖案或磚石窗孔中,有欺敵之效。
黃宅的大多數門窗上方,置有一往外突出約20公分的磚塊,在上面鑿一圓洞,稱為「兔仔耳」,以二或三塊方磚為一組,穿以竹竿并掛竹簾,用來遮陽與防止雨水淋入窗內,是十分特別的設計。
參考資料 『臺閩地區古蹟資訊網』,min.cro-a/『-古蹟──深坑黃宅永安居』,.-ty.idv/interest.-tm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