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清雍正末年,-進入開墾,有蔡、尤、李、陳、毛、郭六姓墾民向平埔族購得房里溪北岸的耕地,是房里最早的-開墾的紀錄。而平埔族蓬山八社遷徙之後,咸豐年間由泉州人進入房里經營鹽館、染布、榨油業、藺草工業,使房里成為市街,逐漸發展起來。
然而,房里街在繁榮之時卻也經常發生漳泉械斗,於是泉州人移居新街,於咸豐五年筑城,城周圍3里設4城門,城外遍植刺竹,竹外開溝。但至光緒年間,又發生閩粵械斗,房里城被燒毀殆盡,商業機能停擺。
日治初期,本聚落屬苑里街,稱房里里,清代房里街的商業繁盛情形到了日治時期因為對於-得對外貿易限制,海運逐漸沒落,僅以南北運輸為主,房里街因此商業逐漸蕭條,因為海線鐵路的興建并未在房里設置車站,而是在其北邊的苑里街設置車站,因此房里并沒有得到鐵路建設的青睞,逐漸從商業市街轉變為住宅社區。
光復後,房里隸屬於苑里鎮的管轄,并設置房里里,為苑里鎮最南邊的行政單位,除了房里老街一帶之外,其余大都為農業區域,近年設有苗栗縣蓬山文教協會,主要為房里的社區再造以及房里的文化資產保存。目前的房里老街,猶留有蔡家古厝、房里溪渡碑、順天宮、城門遺址與苑里圳柒道等可供作歷史見證。
中文關鍵字:房里 , 蓬山八社
參考資料 1.蔡振豐,《苑里志》,中國方志叢書--28,臺北:成文,1984。2.高世賢,《清代苑里地區的開發-以漢番聚落的消長為中心》,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2001。3.苑里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苑里鎮志》(上)、(下),苑里:苑里鎮公所,2002。
下一篇: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彰化孔子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