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83年12月28日二砂灣炮臺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屬於關塞類別,它的位置,正對著雞籠港入口,地勢居高臨下,宛若海門天險,故又稱為海門天險,道光20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道(官名)姚瑩認為基隆港囗寬深,又正對港囗之二砂灣之上,可以修建炮臺防御,-設大小炮墩八座派兵駐所。
隔年八月英軍來犯,清兵大勝,直至1884年中法戰爭法兵毀損炮臺,但城門、城墻仍然完整保存,到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時又重建,1979年基隆市政府規劃整修維護至今。
建筑特色
炮臺則為火炮發明之後產生的防御性建筑,同治年間牡丹社事件後,-開始引進西洋大炮,多半聘請西洋技師設計炮臺,二砂灣炮臺則完全由中國人設計建造,炮臺為石造樣式,炮臺內都用當地出產的砂巖壘砌,炮臺的營門只設一處,堅固為其特色,外觀突出,門板厚重,長方形城門中央有圓拱形的城門洞,上設有防御雉堞,圓洞內用石條舖砌成平頂形式。
營區通常設在炮臺墻垣的內側,營門上有「海門天險」四個大字,城門采用傳統的中國城門筑法,依山而建,形式雄偉,另於中央空地另筑兵舍,不過較易被炮彈擊毀不夠安全,常見的構造有密肋梁式及拱卷結構。
參考資料 -賢研究主持,《基隆二沙灣炮臺古蹟修復工程報告書》,基隆,基隆市政府,1988年-地區影像文獻資料庫info.ncl.edu基隆市政府.klcg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