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本遺址在日據時代即被發現有石斧等遺物,1902年由森丑之助首先發表,并於1968、1982、1987年各有一次試掘工作,其他另有多次調查記錄。綜合數次在此遺址的發現,可分為遺跡與遺物兩大類。遺跡的部份包括長石板棺、甕棺、板巖墻,此外Judit- M. Treist-n1972年的試掘提到出土一層厚約95公分的占居層,雖未發現任何房屋遺跡,但他認為所發掘出的密集堆積可能代表過去的聚落。
遺址目前為耕作地,種植茶園、果園,也有民宅座落其間,地層遭人為擾動 。
遺物方面,本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其他另有骨質標本、鐵釘、青花瓷、硬陶及清代錢幣(康熙通寶、同治通寶)的發現。陶器方面,有紅褐色夾砂陶、紅色泥陶、紅褐色細砂陶、紅色砂陶等類別。石器方面,則有打制石斧、半磨制石斧、有頸石斧、磨制偏鋒端刃器等記載。遺址經碳14測年距今約500-1000年,被歸為東埔一鄰文化。
參考資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內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臺北.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