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86年廟方有監於舊廟空間狹窄,加上長年漏水,研議改建新廟。在經過信徒充分討論與溝通之後,決定將廟地重新規畫為社區居民信仰、休憩、活動的綜合場所,包括廟宇、社區活動中心、河濱公園,以及長期計畫中的市街景觀改造、圖書館等,同時遷移舊廟作為生活文化館。
1993年經過信徒大會通過後,延聘-象設計集團負責新廟的設計工作。1995年地方居民成立「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為了將原廟地留空以供興建新廟之用,1997年7月由遷屋師傅鋪設遷移路軌鋼條,將舊廟基礎挖開、切割,并以千斤頂將廟體抬起,9月促進會發動鄉民舉辦「千人移廟二結埕」活動,在師傅指揮下,以傳統工法、由信徒與外來的文化工作者以共同拔河方式,將舊廟廟體平移約90公分,隨後改以卷揚機拖曳,至11月底舊廟廟體被平移至廟埕對面約90公尺的預定地點上,并旋轉180度;隨後由遷屋師傅將舊廟廟體與新的基礎接合,完成廟宇搬遷的活動,前後歷時約4個月之久。
二結王公廟遷移為-文資保存史上首次整座屋體遷移的案例,在此之後,陸續有新化街役場遷移(2000年)及高雄驛(高雄火車站)遷移(2000年)的活動。這個事件除了突顯-莊民對於文化資產的尊重之外,同時也具有凝聚社區認同感的作用,為-社區總體營造及文化資產保存提供了另類的處理方式。
中文關鍵字:漢式廟宇 , 遷屋 , 社區總體營造 , 文化資產保存 , 文化資產保存運動
英文關鍵字Temple of Han Style , Building S-ift , Community Integrated Reconstruction ,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Movement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二結王公廟。.wk.org。
下一篇:丸山遺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二鯤身礮臺(億載金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