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微商的營銷模式
分類: 生活防騙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5
閱讀 :343
不知道從何時起,微信已經變成了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的聯系通訊方式,而微商也就應運而生。現在的微商其實更像是一種傳銷,有非常多不同種類的形式,一起來了解一下。 1、以創業、投資為由頭實施網絡傳銷活動。 以“網賺”、“網絡游戲”、“網絡加盟”、“網上學習培訓”、“網上博彩”、“在家創業”、“網絡創業”、“網絡資本運作”、“網絡投資”、“原始股投資”、“基金發售”、“私募股權”、“投資入股”、“發展渠道商”、“紅包互贈”為誘餌進行網絡傳銷活動。這種傳銷活動往往夾雜著涉眾型非法集資,包括目前流行的PE、私募股權、投資入股、發展渠道商等大金額傳銷,也包括類似的紅包互贈等小額金融投資游戲。2、打著“電子商務”的旗號實施網絡傳銷活動。 一些傳銷組織通過注冊電子商務企業和建立電子商務網站,打著“消費=存錢=返利”、“消費返利”、“零元購物”、“免費獲利”、“增值消費”、“消費不用花錢,免費購買商品”、“消費增值”、“循環消費”、“消費多少返多少”等誘人口號的電子商務網站,以“網購”、“網絡營銷”、“網絡直購”、“網點加盟”等形式從事網絡傳銷活動,成為了傳銷的新變種。典型案件包括太平洋直購網、萬家購物網、百業聯盟網、e科威士、“翡翠環球網”、“中國商信網”等傳銷案。 3、虛擬貨幣傳銷。 虛擬貨幣源于于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隨后各種虛擬貨幣開始大量產生,目前國內的虛擬貨幣已經達到數百種。2012后國內開始大量出現打著虛擬貨幣的幌子進行非法傳銷的案例,例如百川幣、SMI、MBI、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美國富達復利理財、克拉幣、石油幣、華強幣、CB亞投行香港集團、幣盛、世通元、U幣、聚寶、21世紀福克斯、萬喜理財、BBT(經媒體多次曝光現已改名為摩根幣)等所謂的“虛擬貨幣”都有一個顯著特征,都是打著創新的幌子,許以用戶高額的回報,實則就是傳銷騙局。4、打著“微信營銷”、“微商”等旗號,以微信、微商為平臺進行傳銷。 主要是利用高額提成的騙局,將一些質量低劣,低成本的商品以高價賣出(主要是,通過微信、空間等社交軟件轉發出去,以騙取自己朋友圈朋友購買其質量不好的,價格番數倍的產品)。 5、其他形式的微傳銷。 一是打著“慈善救助”、“愛心互助”等幌子,以“做慈善事業,筑和諧家園”、“愛心支助貧困學子”、“消費養老”等形式,欺騙善良的群眾上當受騙,如2013年北京查處的“集善家園網”傳銷案。二是打著“旅游直銷”、“免費旅游”的旗號,以“免費旅游”、“邊旅游邊賺錢”等噱頭,通過加手機微信好友的形式發展下線,拉群眾入會交費,從事網絡傳銷,如近期出現的名叫“WV夢幻之旅”的組織就涉嫌此類傳銷。6、“金融互助”傳銷。 從2015年起,“金融互助”式傳銷成為微傳銷的主流。這或與2013年下半年微信支付的上線相關,微信支付的快捷支付功能,極大地方便了金融傳銷中錢幣快速流傳的需求。2016年6月中旬統計顯示,僅在微信上點“金融互助”的搜索,即可搜到200余個推廣微信公眾號和大量的微信交流群。自2015年4月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創立的MMM金融互助傳銷模式傳入中國以來,“MMM金融互助社區”及其類似“金融互助”平臺大量涌現。這類平臺多以“互助”“慈善”“復利”為噱頭,無實體項目支撐、無明確投資標的、無實體機構,以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為誘餌,靠不斷發展新的投資者實現虛高利潤,宣傳推廣、資金運轉等活動完全依托網絡進行。以上就是為您整理出來的微商傳銷的形式,相信大家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有關于微商傳銷相關的信息,不妨多多關注的其他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