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A.傳統工藝中造紙材料,通脫木隨心切制成的薄膜型紙或打成漿料。
B.蓪草是中藥材之一,立尿劑,有清熱、消腫、通乳等功效紀錄。
C.國內市面常見的包裝運送填充材料之一。
D.制作紙花的基本工具與材料,中小學的美術課的其中一個單元。
1.有部分資料顯示在日據時代於臺灣新竹開始大量種植,取其髓心(色白、半透明)制作為外銷工藝品的基底材,非常具有經濟取向的工藝品價值及觀光加值。後來被塑膠材料取代。
2.人工栽植的通脫木,葉如鵝掌,取莖去頭尾、剝皮、切段(視其需要長度)、手工切薄片(視其需要厚度)。
3.切薄片工具為特制磚板(狀似鉆板),四邊上有銅釘綁銅片,銅片可置換用以調整高度(影響切片的厚度)。
4.手工切的薄片,一落落的疊壓除去多余水分、置放陰乾、裁去多余邊緣(方裁)。邊渣用為臺灣早期棺木中的除濕物。
5.染色制成工藝品。ex:玫瑰花、花簪、藝術品。
6.顯微鏡下觀察切片結構,為六角形、蜂窩狀排列。因其六角形蜂窩狀排列結構,使其染色後,色彩鮮艷,透度高、質輕。
7.在大陸曾作為國家外交禮品饋贈國寶。現在於泉州民間工藝中還有在傳承,而在臺灣新竹與各地還有部分耆老會手工制作,但已快失傳。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