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加強國際文化交流,介紹國內及世界各地優良傳統工藝,而籌辦「臺北國際傳統工藝大展」,其自民國八十年三月份起開始著手規劃,於民國八十二(1993)年元月在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松山展覽館展出。國內工藝品有六個館,即主題館;當代作品館;宗教、民俗、山胞作品館;地方產業館;優良廠商館及大陸館。國外館則分為亞洲、歐洲、大洋洲、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六大部分展出,爲配合此項活動,同時也舉辦了傳統工藝學術研討會,并出版相關圖錄、學術論文集,及以我國傳統工藝為主題發行紀念郵票。所有承辦及協辦的單位有---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臺灣省立美術館、臺灣省立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私立輔仁大學,籌備委員有莊伯和、劉平衡、黃永洪、江衍疇、王行恭等人。
國內館部分:
一、主題館
分為材質之美、印象之美及工藝走廊三部分。藉由文字圖片、展示墻以及多媒體的聲光效果,提供觀者在工藝之材質、美學、功能等各面向上的認識。
二、當代作品館
展出當代優秀工藝家作品,依工藝材料之不同,分為漆藝、纖維工藝、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玉石工藝、陶藝及其他等七項;總計展出作品一百九十余件,著重繼承傳統特質,并注入個人技巧。并且「第一屆民族工藝獎」之十九件得獎作品,亦同時再此一并展出,爲傳統工藝賦予新意。
三、宗教、民俗、山胞作品館
展出內容包括臺灣地區之宗教、民俗及山胞傳統工藝三大主題,展出作品共計二百八十余件,有表現民間精神信仰內涵的宗教文物;也有表現民間傳統生活方式的民俗工藝;以及臺灣山胞傳統生活中使用的各式器具,充分反映出民間藝術的多樣性。并且展品制作年代則自明清以降,與當代作品同時展出,亦使參觀者對傳統工藝的傳承有所認識。
四、地方產業館
此館采過去、現在、未來的方式,展現臺灣工藝的獨特風貌,以了解由傳統中創新的演變過程,并將產業分為六大類,包括木器家具及木雕工藝、竹器與漆器工藝、纖維工藝、陶瓷與玻璃工藝、金屬工藝、石材工藝等。
五、優良廠商館
我國工藝產品貿易歷史悠久,爲深入介紹國內優良廠商之工藝產品,遴選邀約具代表性之制作廠商十家設置專屬攤位展出其優良產品;內容包括有傳統藝術陶瓷、茶具、木雕、竹器、錫器、景泰藍、水晶玻璃藝品、傳統木制家具和藤家具等。
六、大陸館
本館展出作品三百余件,內容為大陸地區「工藝美術」中之具有藝術風格者,作品的選擇端視其藝術或生活文化上的意義,而不著重其物質價值;因此,有的出自專業匠司之手,有的卻是農余副業或個人隨興之作,尤其展出作品中屬於民間、民俗工藝品占多數,乃取其最能代表大陸各地生活所保留的特色。
國外館部分:
國外作品的展出,系由承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透過中華民國各駐外單位,向當地工藝家及工藝團體徵集工藝品參展,計徵得三十七國五百余件作品參展。又參照世界地理分區,分為亞洲、歐洲、大洋洲、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六大展示館。
參展國家方面有:
亞洲: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土耳其。
歐洲:奧地利、比利時、德國、匈牙利、愛爾蘭、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
大洋洲:關島、萬那度、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
非洲:中非共和國、埃及、賴索托、奈及利亞、南非、蘇丹、史瓦濟蘭。
北美洲:加拿大、美國。
中南美洲: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墨西哥、尼加拉瓜、秘魯、圣克里斯多夫。
材質方面概分為織品、金屬、木材、陶瓷、玻璃及其他(混合材料)六大類。
從表現技巧方面,各地域工藝家依照選取的材料特性,或雕、或塑、或編、或鏤、或槌打、或縫綴。
在用途方面,有些是日常使用的容器如杯碗桌椅箱柜、有些是衣物裝飾、有些則是民俗或宗教祭儀的器具,更有出獵、農具的刀、箭、弓。至於呈現在這些工藝作品中的造形、風格、紋樣、圖案又是每一件作品背後所代表文化、生活、時代及民族的象徵。
參考資料
下一篇:臺中市臺灣傳統版印特藏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劉鎮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