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至今,使得尖山埔地區發展成為鶯歌產陶之主要區域,也讓鶯歌冠上「臺灣景德鎮」之美名。
吳鞍遷到尖山埔之後,族人吳岸和吳栗等人陸續從泉州來臺加入他們的行列,投入陶業生產。除了子孫繁衍之外,磁灶來臺的陶師有依靠的對象,大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工作,生活不虞匱乏,於是許多人又回到原鄉,把鄉親介紹到鶯歌來,使得原鄉過來的人越聚越多。這種情形從清末到日治時期,一直戰後初期人口還在不斷地移入,在當地形成一個重要的血緣族群 。到鶯歌的磁灶人最初大都從做陶師開始,等到有積蓄之後,便投入窯器的創業。從此以後 ,鶯歌的陶業就從尖山埔開始發展起來。
吳家在尖山埔利用當地瓦窯的黏土,從田地底層挖掘出來,送到窯場使用。磁灶陶師擅長轆轤拉坯技術,以中國傳統的腳踢轆轤拉制陶器,做好的坯體施以鉛釉,放入蛇窯燒制。產品主要是日用陶器,包括水缸、陶甕、陶缽、筷筒、龍罐、櫥腳墊、藥壺、香爐和骨骸甕等。吳鞍又名吳安,當初帶著兒子吳江(一名吳善)一起渡臺。吳江傳有吳永樹、吳愛水和吳永池等三子。
吳鞍來鶯歌即開設窯場,燒制陶器。吳家的窯場在吳鞍時似乎經營得不太好,因而吳江沒有繼續經營窯場。吳江三個兒子中,吳永樹曾經在1918年左右曾到臺中的沙鹿陳遠的窯場當陶師;吳永池則到宜蘭當陶師;兩人身體健康都不佳,英年早逝。日治時期只有吳愛水在尖山埔經營「吳愛水制陶工場」。
參考資料
下一篇:刺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本站今天加上了GOOGLE的廣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