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文英館自設館開始,即依據學者專家的建言,專門蒐集-民俗文物,目前已達二千件以上。-85年2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認為臺中市立文化中心館藏三百余片木雕印版,頗具特色,同意在文英館設置主題展示館「-傳統版印特藏室」,并於-86年10月展場及周邊工程陸續完工。
-的先民大多來自東南沿海閩、粵地區,因-日漸增多,版印年畫及宗教信仰相關的印-品需求日增,傳統版印這項民俗巧藝也隨著宗教信仰在-生根茁壯,於是商人就在-自行開立「紙莊」、「紙店」,行銷全臺。自明末至今三百余年來的發展衍變,-傳統版印已發展成造型樸拙有力、線條粗獷大方、用色鮮活亮麗、種類繁復多變等特色,不但承襲閩、粵地區的形式,也融入-地區的在地精神。這些版印提供常民歲時傳承、生命禮儀之所需,展現民間美術、風俗信仰等具體的表徵。
制作版片的步驟:
1.畫稿:畫師將圖樣描繪在紙上,并在畫稿上,直接附上需要套色部分的顏色。
2.雕版:雕版師將圖樣鐫刻在木板上。
3.水印:印-師將木雕版浸泡在水中,大約三、四小時後,讓雕版吸水飽滿,再出水陰乾,將鐫刻的圖版朝上,使用-子沾染顏料,以棕-平涂版面,舖上紙張,手持耙子在紙背以圓形器具按壓摩擦,掀開即成。
傳統版印的顏料是利用煤煙、紅朱等天然礦物研磨成粉墨狀,添加動物性膠質調和的水溶液,由最淺色印版先印,待乾燥後再更換色版,逐次疊印,最後才印上輪廓。
-傳統版印特藏室位於臺中市文化局文英館二樓,目前展覽的內容如下:
1.糊紙版畫:以竹篾制作天公燈座及七娘媽亭的骨架,用棉紙條及漿糊加以固定,再以木版水印-制的版畫糊貼在骨架上,作為祭拜天公及七娘媽的立體造型紙具,有慎終追遠之意涵。
2.符錄紙錢:因民間宗教信仰而產生的符紙、金銀紙錢,由道壇、寺廟、金紙行雕版印制,圖案造型皆沿習舊規,表達出造型美感及宗教神秘。
3.神媽簽詩:將觀音神像鐫刻在木板,涂墨轉印在紙上,於祭拜後焚化,象徵送神歸天,祈福消災;印制寺廟靈簽,在善男信女誠心求簽後,透過神只開示的簽詩,作為指引方向(指點迷津)之用。
4.文字游藝:反映-先民在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狀況下,行有余力從事的育樂活動與精神生活,包括插畫、游戲、字樣、商標、文獻及典籍等。
「-傳統版印特藏室」的成立,建立一個收藏及保存傳統版印文化的地方。所收藏的每一版片,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必須親自來探索,才能發現-傳統版印豐富而有趣的內涵。
地址:臺中市北區雙十路一段10-5號
-時間:周二~周日9:00~17:00
電話:04-22217358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