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造紙的過程用水量相當大,若水質-,殘留的礦物質(如:石灰、鐵等)會影響紙的品質與潔白度。埔里因為水質純凈,而成為-手工抄紙大本營。-手工紙的歷史不長,是在日據末期才從-引進的,距今只有六十多年的時間。雖然造紙術是-人發明的,但是清朝統治下的-,并沒有傳入制造文化用紙的技術。直到一九三五年,-人發現埔里的水質和氣候,是發展手工紙的絕佳環境。因此-的第一座手工紙廠,就在取水方便的愛蘭橋下用竹管搭起。不過,這座紙寮還沒開張,就被那年夏季的一場大水淹沒。但是,-人并不放棄,不久在南烘溪的北岸溪埔地再度搭起紙寮,并從內地請來造紙師傅傳授-的造紙術,因此,這座「埔里制紙所」的小紙寮,為日後的「埔里紙」奠下基礎。
埔里紙業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快速成長,到了一九七一年左右,埔里的手工紙開始外銷-、韓國等地,新的紙廠也相繼設立,最多時達到五十家左右,是埔里手工紙業的全盛時期。
一九九○年以後,由於社會的變遷,手工紙產業便逐漸沒落,曾經興盛一時的紙廠也相繼歇業,使得埔里的制紙廠,從以往的五十幾家,萎縮成現在的十一家。業者只好紛紛改采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的方式經營,而傳統手工造紙的方式,則更加沒落了。
-八十三年起,由於埔里文史工作者與各界業者集思提出「觀光產業化、產業文化化、文化生活化」,為埔里的傳統產業與觀光市場開辟出一線新機。歷史悠久的紙廠,除了設置紙業文物館,不定期展出藝術家的作品之外,更規劃了完整的造紙過程介紹,從紙的材料,到手抄紙制作,可以讓游客親手體驗,或用埔里手工紙做成月歷、扇子、袋子、相框、桌巾等,樣樣散發出鄉土的風味的作品,令人驚奇又喜歡!
此外,埔里鎮的筊白筍嫩脆鮮美,深受國人的喜愛。由於品種與栽植技術的精進,為農民帶來了許多利益。但大面積栽種的筊白筍,經采收後留下了大量的葉柄,成為埔里環保上的一大壓力。廣興紙寮黃煥彰先生嘗試以筊白筍采擷下的葉殼,進行廢物利用,化腐朽為神奇,研發成深具鄉土風味的「惜福宣」。不但改善了紙張黃化的問題,成為書畫家的最愛,也解決了環保的問題。另外,又發現檳榔葉也可制成紙張紙,稱為「逢春宣」。八十五年就曾於廣興紙寮的三合院古厝前,舉辦「惜福又逢春新紙發表會」,告訴世人,埔里人是如何具有巧思,把廢物變成了云箋。
近幾年來,游覽車不再只是把埔里當作是開往廬山、蕙蓀、清境、奧萬大或-山的中繼站,也開進了埔里,走入酒廠、走入天然漆博物館、走入手工紙寮,并透過對當地產業的認識,更貼近埔里人的獨特生活風情!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