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1、關于這個問題,首先應該說詩歌的來源。文藝的起源之初是一種復合體的形式,最早的文學便是一種音樂舞蹈相結合的一種歌謠。”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埃ā秴问洗呵铩す艠贰罚?、后來的《詩經》更是和樂的,這些詩篇本身就是歌曲的歌詞,正所謂”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墨子·公孟》)意思就是說《詩經》里的每一首詩都可以用樂器演奏、歌唱和跳舞。3、到了屈原的《楚辭》依舊是和音樂舞蹈有密切的關系。《楚辭》中很多篇章的名字本身就是楚地樂曲的名目,我們熟悉的《陽春》、《白雪》、《涉江》、《采菱》等等。《九歌》與《招魂》本身的形式就是用來演唱的,與楚地的巫術文化相結合。4、后來的漢樂府和南北朝民歌應該就不用在說了。甚至連《古詩十九首》也是由游子思婦和樂而唱。5、在唐代近體詩形成,歌唱的成分減少專為書面化。而在古詩中仍有樂府詩和歌行體,詩歌依舊和音樂有聯系。雖然此時很多上古時代的樂府曲調已經遺失了,不過像李白獻給楊貴妃的《清平調三首》即是用樂府曲調寫成,可以唱并且還被玄宗給譜成舞曲。6、到了宋朝更加不用多言了,詞即歌詞。宮商角徵羽要與字字平仄相扣,元曲則有更為復雜的系統。7、明清兩朝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文藝的門類在不斷細化,所以詩與舞曲的結合便形成了完整的更加獨立的藝術形式——戲劇。8、清朝以納蘭性德為主,形成了一次詞的中興,不過此時的詞已經非柳三變之詞了,更加雅化,變成士大夫的筆墨之作,而非唇紅齒白的小蠻琵琶弦上說相思了。綜上,其實詩詞一直可以被唱,它們本來就是被唱的。答案 2:
補充一下s-erry:唐代事實上詩歌通過伶人傳唱傳播也是很主要的形式。印-手段尚未成熟,傳唱的影響力自然就可以想見了。"自唐開元盛日,王之渙、高適、王昌齡絕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薩蠻等詞亦被之管弦,實皆古樂府也。"——《雨村詞話》 清·李調元《集異記》有一則很有名的小故事《旗亭畫壁》可以參看: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人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 俄而,一伶拊節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之曰:“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辈g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渙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 因歡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睖o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諸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答案 3:
詞是有的,詩就不一定了答案 4:
宋詞和元曲這種,本來就是用來唱的答案 5:
像樂府詩,本來就是一些民間音樂。后來白居易發起的新樂府詩運動,據說也是有曲可依的。答案 6:
03年的時候,在一本爛書上找到姜夔《揚州慢》的工尺譜,找專人譯成了簡譜,鋼琴伴奏吟唱,哥真的震怒了,太他媽難聽了!還他媽號稱懂音律!懂你個鳥!之后又找到了《雨霖鈴》的工尺譜,路數同上,從此,對古人的這些流行歌曲徹底失望,與其聽這個,不如聽一條大河波浪寬!答案 7:
有的,不過就算是《水調歌頭》的現在聽的曲子都不是古代的那些,只是就來加上的現代音律罷了。如果你喜歡還有《虞美人》,《月滿西樓》等等。如果是復原古代的那種詞曲,說實話……要一定的欣賞能力。下一篇:如何刪除自己創建的豆瓣小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酒是什么人在什么時候為了什么如何發明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