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去查一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對理解這個問題會有幫助。人民銀行網站上就有。 雖然-人民銀行不那么獨立,算是官府的一分子吧,但作為貨幣當局,和“政府”還是有區別的。所以,前面幾個回答中,“政府投資基建”、“向國有企業撥款”、“剝離壞賬”等,和貨幣發行增加有關,但并不能說,這些就是投放貨幣的渠道。總還要有一些路徑上的安排的。至于破損紙幣、-的更換,新的出來,舊的收回去銷毀了,不增加貨幣發行。 新發行貨幣,就是央行新增加負債,同時相應的資產項也加計一筆就是了。 例如,人民銀行從商業銀行購買外匯,央行得到外匯(央行資產增加),商業銀行得到人民幣這筆人民幣就是央行“憑空”造出來的(央行負債增加),新增的人民幣就注入銀行體系了。這就是大家說的通過外匯占款發行人民幣。 再如,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整貨幣供應量。投放貨幣的話,買入商業銀行所持的國債,此時央行負債和資產同時增加,新“錢”注入銀行體系。如果需要收緊貨幣,央行將所持國債賣給商業銀行,收回“錢”,此時央行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 政府的財政赤字,也影響貨幣供應。但90年代的《-人民銀行法》好像禁止了財政直接從央行透支,財政赤字需要通過國債來填補。政府大量花錢(辦奧運、投基建等),需要發國債,由民眾、金融機構來認購,人民銀行是不能直接認購國債的(直接認購,就是米國的QE1、QE2了)。民眾、金融機構手頭也緊,認購不了這么多怎么辦?央行新增加些錢,注入銀行系統就是了,方法見上。 近十來年,貨幣發行的主渠道,可以說是外匯占款。外匯儲備(央行資產)增加幾萬億米元,意味著央行新增了數十萬億人民幣的負債,這就是流通中的人民幣啊。答案 2:
我只知道,政府通過以國債給做抵押向銀行貸款,然后政府去花錢,市場上的錢就多起來了。答案 3:
我也覺得是這樣,從政府投資基建,著名的比如奧運會世博會,或者以向國字頭企業貸款或撥款為由進入流通領域,比較典型的是銀行上市前剝離的壞帳,如果說是從財政收入中拿來,你會信么。另一個就是外匯占款了,這個是直接進入市場流通的。還有一個是破損人民幣兌換。。這個比例應該不大。答案 4:
一句話,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部分。答案 5:
應該是共同基金吧。。下一篇:智能上的指南針應用是靠什么原理實現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發現和定義像 Facebook/Twitter/iP-one 那樣創造性的成功產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