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據資訊網站BusinessInsider報道,在經歷了用戶暴漲之后,Google+漸漸褪去了光環,用戶訪問人數銳減,訪問量縮水高達37%。
2 個答案答案 1:
現在說即將失敗還是為時過早。
Google在plus之前已經嘗試過多個社交產品,但都沒有成功,主要的問題就是社交并非google戰略重點,資源投入上也不會太給力。而google plus與以往不同, 它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項目。它是一個“社交層”,將融合于Google所有產品之中:搜索、Youtube, G-il, Picasa, Google Reader等等。正如Google社交副總裁Vic Gundotra說:“我們正將 Google 轉變成一個社交終點站,其層次、規模及人員,Google+ 的投入比此前任何一個項目都要高出幾個數量級。”這本身決定了這個產品或者戰略項目的長期性。
現在google plus訪問量占比減少,很難說不是因為之前大量google用戶邀請導致用戶量增長過快,現在趨向平穩所造成的。不過從用戶口碑和出現時機來說,google plus要改變現在的社交新格局恐怕面臨很大挑戰。
(1) Google龐大的用戶數量本身就是Google plus重要的用戶來源,借助人際關系,用戶可以隨時和朋友分享看到的信息,會吸引更多人使用。但通過google獲取的用戶大部分都是網絡社交關系,而非真實的家庭和親友關系。這就導致了很多用戶實際上在facebook維護一套家庭和親友關系,而在google plus上維護另外一套信息分享的關系,這同時融合linkedin、twitter等的關系。
(2)從google plus產品來看,plus式的社交平臺上允許Twitter式的單向連結。這樣用戶可以圈某個人并看到他分享的-息,而被圈的人不一定必須要回應,也不用擔心私人信息被看到。這可以減低新用戶的早期進入門檻,只要 Google+上有一些足夠令用戶感興趣的人,他搬進來就不會無聊,然后再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熟人圈子做更多分享。但問題是誰愿意更多分享,更多-內容的人?更多的人愿意做接收分享的人,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實質上是希望自己的隱私更少被人了解,而卻希望自己更多了解別人的隱私。這樣的network存在的問題就是看得人多,分享的人少。正如facebook工程師Yis-an Wong所說:Google+ is new and people are willing to explore w-ere as on Facebook, nobody is open on trying new t-ings.所以這個network會成長很慢。
(3)從用戶口碑來看,facebook的核心問題是,雙方只要建立關系,對方的所有信息都可見。解決這個問題的是要對好友進行復雜的分組。這正是簡潔方便使用的google plus circle獲得用戶青睞的關鍵。但這個熱情不能持續很久。google plus必須找到更有-力的改進才能贏得用戶。這個google plus團隊可以向g-il取經。回顧G-il的成功:2004年的時候,ya-oo和-ot-il等大多數郵件服務商提供的都是4M空間,國內還有263已經開始對郵箱收費了。G-il卻宣布推出高達1G的容量。這無疑是個-锏。G-il無限清潔,快速,更有用,更有效,更少商業,比其他基于Web的電子郵件服務更少限制.這些也同時構成g-il的競爭力。反觀google plus,這種-锏還是太少。要建立這種創新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對社交網絡的摸索才能出現。
(4)從facebook形成的社交戰略布局來看,核心有四個:社交圖譜(Social Grap-)、動態消息匯總(News Feed)、-應用平臺(Platform)和-圖譜(Open Grap-)。現在看來,google plus唯一缺失的就是platform。platform中最主要的就是社交游戲,實質上這也是社交平臺對用戶粘性最高的部分,事實上大多數的社交平臺最終都被社交游戲綁架了,社交網站用戶大量的時間都是花費在社交游戲上。所以說,在google plus 推出platform之前,-的下滑可以理解,也同時可以期待google plus會更快推出platform,而且會引入更多社交游戲,增強用戶粘性。
答案 2:
IT觀光團圍觀過后,這是必然的消退,只是看看消退的速度,和新增用戶的比例了,這有點像人口出生率。Google產品很酷,G+做的也很不錯,但關鍵問題是,為什么要在Google上社交?用戶對于這么強硬的隱私保護策略,是否有足夠的認同?或者說多數人對“我想讓初戀女友看到”而“不想讓老婆看到”的需求有多大?在互聯網上這種需求有多大?個人感覺沒多大。還有一點,是維護圈子的成本很高,看起來很美。
下一篇:現下的房價你能接受幾許,是你的收入乘以多少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人喜歡撕寫過字的紙,這是什么心理的折射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