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困擾數學界20多年的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被中南大學一個大三的學生劉路-了! 昨日,記者從中南大學獲悉,校長黃伯云了解此事后,親自批示劉路碩博連讀。
7 個答案答案 1:
感謝邀請。
看到這樣的新聞很震驚,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面,大學生不忙著談戀愛竟然還有人研究數學?托應試教育的福,我們從小學的數學不是學習一種科學的思維,而是學習如何避開字眼上的漏洞,繞過出題者可能出現的文字陷阱。在現代社會出現這樣一個人才,是極其罕見極其寶貴的。
這樣一個寶貴的人才,怎么保護都不過分,但是這個保護,我認為是給他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研究環境,千萬不要用僵化的體制來磨平他的銳氣,更不要打破他那顆沉浸在數學中的心。如果這樣的人才,將來整天應付文山會海、應付上級檢查、為科研資金徘徊在酒池肉林,我寧愿這樣的人才立刻出國。
出現這樣一個人才,我們要反思和學習,如果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方法?如何給有天分的學生提供一個適合他生在的土壤?如何給優秀的人才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如果劉路的成功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帶來相應的變革,我相信劉路的成功不僅僅是本身的成功,他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也正式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寶貴財富。
答案 2:
呵呵,想起一句俗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啊!物欲橫流的世界,能夠無欲則剛般固守清平,堅持不懈搞科研的學者,即便不成功也值得尊重的!可惜那些成名成家的學者現如今多了浮躁,少了鉆研的精神,而那些還沒有出茅廬的學生肯用功用心,他們的成功指日可待的!
答案 3:
感謝汪老師邀請,這個問題我簡單說下。
其實看到這個標題,我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中國從來不缺天才,缺的是讓天才自由成長的土壤。
實際上,在你我的身邊都有很多人擁有卓越的才能,但是社會的統一化價值觀——做大官、賺大錢才是成功,這類人往往被壓得喘不過氣,其實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埋頭做科研一身清貧兩袖清風的,被說是“死頭腦”,其實我們缺的,就是這樣踏踏實實的人!
返回到這個事情,首先我很佩服這個學生,大三竟然能如此沉迷一門自然學科的研究,保研一點不過分,我擔憂的是,咱們國家目前的科研環境是否能讓這個樣的人才真正騰飛,能夠用只是開創一片新天地。
答案 4:
套用我前面的一個問題:真學者都是傻學者。
答案 5:
也許研究這個問題的人全世界只有三個,這孩子的成功率不低。昨天我在銀行atm排隊,三臺機器,只有兩個排隊的,而且很長。我嘗試中間那個沒有人的,一切正常。我取完了,大家蜂擁而過來。哈哈哈。不敢嘗試真耽誤事兒!
答案 6:
不了解這件事。
答案 7:
英雄出少年呀!22歲還算合理,如果是哪位教授-的則令人震驚。20-40歲是數學研究最出成績的階段,在中國這個年齡一般成為不了教授。哥德爾提出了不完備性定理,撼動了整個數學屆,當時他25歲。伽羅瓦在決斗前一天,用了5頁紙寫下了群論的基本思想,第二天就死在決斗場上,那時他21歲。現代數學家陶哲軒,75年的,拿菲爾茲獎時29歲。
據說劉路只把1天的時間花在了證明上,之前主要是了解問題及問題的歷史背景,確實是天才。
下一篇:如何看待當前的養老制度?有人說是“劫貧濟富”您認同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iBooks 會推出 Mac 版本嗎?目前在 Mac 下有好的替代品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