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文化人” 反對科學的歷史淵源是什么?文化,有時候形容人類創造的所有成果諸如科學藝術道德等等,有時候僅僅指接受過系統教育。在科學遭受文化人攻擊的時候,相信科學的人有必要弄清楚文化人的界定。“國語辭典”把文化人定義為深受文化影響或者是對文化有所貢獻的人。在當今社會,健全人無人不深受文化影響,無人不是文化人,顯然以反科學為己任的不是這個意義上的文化人。有必要給國內的文化人下個公平的定義。我們知道,從事科學實踐的人,默默無聞的是科學工作者,有作為者是科學家。同理類推,從事文化實踐的人,以文化謀生的普通人是文化工作者,達到文治教化境界的是文化人。依據文化或者文化人的定義,著名的科學家自然是嚴謹的文化實踐者。反過來,著名的文化人未必是合格的科學實踐者。雖然文化人從范疇上說包括了科學實踐者,但現實中就未必了。在某些中國文化人眼里,“中國文化”是不包括科學的。如果文化包括了科學,文化人即使不必從事科學實踐,也要接受科學這個文化成果。反對詩歌的作家依然可以是作家,因為作家寫作未必要寫詩;反對詩歌的“詩人”不是詩人,因為不寫詩無法成為詩人。現在,文化人反對科學,可見“中國文化”里根本沒有科學。這里所謂的文化人,與科學工作者沒有交集。所以反科學的文化人應該是現在從事非自然科學研究的文人。“中國文化”沒有科學,這是現實,也是歷史事實。文化人在中國歷來有先聲奪人的地位。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人員無法進入士大夫的階層。科舉推崇的是-雪月的朦朧,唾沫飛揚的高亢,妙筆生花的萬能。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透過科舉制度貫穿隋唐宋元明清的整部歷史,至今陰魂不散。一個社會對科學的態度多少可以從科技人員的社會地位上有所反映。中國的反科學文化人對科學的“理解”能力是驚人的。對科學來說,只有對和錯之分,非落后與先進之分。我們相信進化論,是基于知識和理性,不是因為文化人開會評出“進化論比神創論先進”。所謂“科學主義所立足的科學遠遠不是最先進的科學”的指責是荒唐的。科學主義,更確切的說法是科學態度,所立足的科學一直都是人類當時所能擁有的最接近自然真理的知識體系。科學在接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時候,依然給經典力學以應有的地位,不是文化人所形容的過河拆橋。文化人提出來的有關科學的問題無一不是文化人自身不具備科學態度所造成的困惑。在缺乏是非觀念的“中國文化”環境下,是容不得科學態度的。也難怪中國的人文實踐遠遠談不上科學。盡管總有那么一些文化人對科學態度的詆毀孜孜不倦,科學精神依然在中國的自然科學工作者身上閃光。普通中國人對科學的信任是中國的萬幸。令人詫異的是,反科學態度的文化人居然占據著傳播科學的陣地。讓這些厭惡科學的人來傳播科學,真是-。(本文摘自:goo.gl/sjIsP)1 個答案
答案 1:
半部論語治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