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此紀錄片以關注1999年9月21日-發生的大地震,以導演與他的朋友間的信件為基礎,闡明了在災難中失去摯愛的數個家庭的悲痛,以及導演和他住在安養院年邁的父親間的關系,探究著生離死別、絕望與求生,以及生命的意義。
當時在院線上非常賣座,總票房超過一千萬,為該年度最熱賣的-電影。一時之間,在各方推舉之下,《生命》水漲船高,成為許多公務人員必看的影片,總統府人事處安排五個上班時間的場次要員工請假去看;臺視新聞部要求員工觀看紀錄影片《生命》,并寫心得報告,公視則考慮安排播出《生命》;民間企業華邦電子將以「買單」方式,鼓勵員工前往觀賞,未來《生命》系列出版DVD時,智邦將會大宗采購,用來分贈員工、或是客戶。甚至是北一女、平等國小的師生也都包場前往觀賞,蘋果日報更將《生命》比喻為與過去的愛國電影《梅花》。
在這一片不可抑制的觀影熱潮中,上戲院看《生命》幾乎成為了一種全-動與消費儀式,郭力昕嚴厲地批評「紀錄片不是一間告解室,不是為了讓人走進來買一張贖罪券」,說明了當時熱潮的狀況。也引發了不少關於紀錄片的討論。
參考資料 郭力昕,〈濫情主義與去-化─當代-紀錄片的一些問題〉,《電影欣賞》125期,2005年10月,頁51~55 .coolloud.org/node/44341
下一篇:《老爸快跑》講得什么,在哪兒可以在線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碟中諜4國語 碟中諜4在線觀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