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教育法讓青少年偷竊不再犯
分類: 兒童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1-24
閱讀 :379
青少年偷竊事件有的人并不主要是為財,而是為了證明自己,亦或是身邊的同齡人偷竊為了義氣也跟著一起。青少年偷竊多是由于小時候疏于管教,兒童偷竊的事情在這個社會上仍舊發生。 幼兒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對孩子偷竊行為的教育應著重于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為什么是不對的,通常來說,以下4種教育法則可及時控制孩子的偷竊行為:法則之一、家長的正面教育應首先從詢問孩子“為什么要偷拿別人的東西”入手,如果是因為“那個東西好玩而自己沒有”,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應該怎樣通過正當的途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法則之二、如果是因為“別人也偷拿過我的東西”,家長可以引導他分析:如果大家都相互報復地偷別人的東西,那么社會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子。法則之三、如果孩子“并沒有覺得不好”,家長可以促使他站在被偷者的位置上去考慮他自己的行為,進而認識自己的行為為什么是不好的和應當受到譴責的。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給孩子提出一些具體的道德要求,并促使他照著去做。這樣的教育,孩子通常都能樂意接受。法則之四、再一點就是誘發孩子的內疚情緒。這種方法就是使孩子了解到自己的偷竊行為對受害者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并通過對受害者處境的同情,使孩子產生內疚心理與良心發現,從而主動改正錯誤。兒童偷竊是青少年偷竊的始發點,多數青少年偷竊時都是團伙作案。即使其中的青少年心理上有退縮想法,但周邊人的鼓舞也會使青少年繼續非法的行為。沒有正確進行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