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根據尸體現象推斷死亡時間 1.尸體新鮮、肌肉松弛,未出現尸斑及尸僵—1小時以內。2.尸斑、尸僵開始出現,顏面部等裸露部位發冷—1~2小時。3.輕度尸斑、指壓褪色,尸僵局限于下頜、頸部—2~3小時。4.尸斑明顯,變更-可轉移,尸僵趨于明顯,人為緩解可再出現—4~5小時。5.尸僵全身出現,尸斑指壓稍褪色,變更-,尸斑不消失—7~8小時。6.角膜輕度渾濁,尸斑、尸僵繼續發展—6~12小時。7.尸斑固定,指壓很難褪色,尸僵高度發展—12~15小時。8.角膜中度渾濁,可-瞳孔,腹部出現尸綠,尸僵開始緩解—24小時。9.角膜重度渾濁,不能-瞳孔,尸僵繼續緩解—48小時。10.皮膚呈綠色,出現腐敗血管網及腐敗水泡—2~3天。11.尸僵完全緩解,腐敗高度發展—3~4天。12.皮下組織石蠟化,成人可形成木乃伊—2~3個月。13.深度組織形成尸蠟—4~5個月。14.成人尸體地上白骨化,尸體全身蠟化—1年。15.成人尸體土中白骨化—3~4年。16.骨風化,骨組織變脆—5~15年。16.骨崩解—50年。 這種方法一般比較粗糙,有時誤差較大,需要綜合全面的情況來分析。 根據胃腸內容物消化程度推斷死亡時間 1.胃內充滿未消化食物——餐中或餐后不久。2.食物已變軟,飯粒、蔬菜外形較完整,少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餐后1~2小時。3.食物部分呈乳糜狀,已進入十二指腸,食物外形模糊——餐后3~4小時。4.食物完全呈乳糜狀,食物殘渣已進入大腸——餐后4~5小時。5.胃內容物完全排空,殘存硬質蔬菜纖維等——餐后5~6小時。 這種方法也受較多因素影響,如食物質量、形狀,個人消化程度、體質等。 根據尸體的生化變化推斷死亡時間 1.鉀。正常人血鉀含量為3.6mmol/L~4.5mmol/L,眼房水及玻璃體內的鉀,死后因自溶,細胞內鉀向細胞外轉移,死后10小時內,平均每小時增加0.17mmol/L,不受年齡、環境因素影響。2.氨基酸氮。正常人血液中含量3mg~7mg%,死后3~4小時,血液中濃度不超過19mg%,死后12小時即超過30mg%,但死后20小時以上,就無法確定規律了。3.此外還有通過肌酸、氨、非蛋白氮等含量變化來判斷。 根據昆蟲行為推斷死亡時間 媽的老師也不教,沒怎么學,就我知道的可以觀察昆蟲的體長,蛹的形態來推斷,尸體的腐敗的每個階段都有與之相應的節肢動物出現,檢驗尸體上的昆蟲種類,找出與之相對應的時間,應該可以作出比較準確的估計吧。答案 2:
這問題屬于專業范疇了,照我業余愛好者有限的知識來看,首先得看尸體性狀。判斷新鮮死尸死亡時間最基本還是靠肝溫。判斷腐壞尸體死亡時間的方法有根據腐壞程度和昆蟲行為判斷的。如果是尸骨的話,我記得有同位素檢測等方法。基本上死亡時間越長,判斷準確率越低。同時確實要考慮多種因素,尸僵和尸斑只有出現的時候才能作為判斷的輔助標準,尤其尸斑更多是判斷尸體死亡時狀態而不是時間吧。肝溫的計算是與測量時溫度有關的,有公式用來計算。各種判斷方法都要考慮環境變化,比較印象深的是CSI里面一具腐壞程度很嚴重的尸體,按照昆蟲行為判斷的死亡時間與案情偵破進展有很大出入,后來發現現場有塊包裹尸體的毛毯,而寒冷天氣下被毛毯包裹的尸體與露天尸體的溫度條件不同,昆蟲的繁殖方式就不同。答案 3:
建議讀一下《死者在說話》這本書。book.douban/subject...本書譯者尚曉蕾也在知乎,已邀請她來回答。答案 4:
肝溫會比較準確的測量并且最快速的得到答案,但是肝溫會受到環境影響比較大,比如冷庫里,肝溫會比實際溫度要低。尸僵只能推斷,因為死亡后出現尸僵,再過一段時間,尸僵會消失,人肉會變軟。胃容物呢,可以告訴大家的比較多,比如死前服用過什么東西,吃過什么食物,通過食物的消化程度來判斷死亡時間。但是,我們會注意到,日常的案件并不都是非常簡單的,特別是謀殺案,單一的方式不能保證死亡時間很準確,所以要綜合多種手段才能正確判斷。答案 5:
想說一點是,文物專家告訴我,同位素測定非常之不準,因為樣本受干擾的可能性太高。并且時間區段較大。只能用極為純凈的樣本測出模糊的時間段。答案 6:
非專業的我-猜可能是根據人體腐爛程度和當地氣候結合進行推斷。答案 7:
強烈推薦看一下csi.答案 8:
電視劇里說是尸斑答案 9:
不靠譜一把,算一下牙齒的衰變可以么?答案 10:
去看一下美劇bones就知道了,不過基本上是結合周圍的環境和尸體的情況。答案 11:
問本人!O(∩_∩)O下一篇:去外地實習,如何使得家人放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哪些知識整理的開源軟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