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創始人股權分配的技術性問題大家有所討論。一個問題:有的團隊非常注意這些分配股權要素,事后依然出現了分崩離析;有的團隊是拍腦袋決定的股權分配,但是一直團結到勝利的最后一刻。為什么?這些技術性因素不是全部,甚至是次要的。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團隊分配股權,根本上講是要讓創始人在分配和討論的過程中,從心眼里感覺到合理、公平,從而事后甚至是忘掉這個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這是最核心的,也是創始人容易忽略的。因此提一個醒,再復雜、全面的股權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顯然有助于各方達成共識,但是絕對無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希望創始人能夠開誠布公的談論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贏得你創業兄弟的由衷認可。-------------------寫到這,多說兩句。股權分配的本質牽扯到兩個根本性問題:一個是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一個是獲取更多資源讓公司成功,從而創始人獲得巨大經濟回報(讓有能力的人來幫你,包括找有實力創始人和投資人)。絕大多數情況下,對于一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保持控制力和獲得經濟回報難以兩全其美。因為一個初創公司需要獲得外部資源來創造價值,而獲取外部資源通常要求創始人削弱其控制力(例如,不做CEO,讓別人加入董事會)。教我創業學的教授Noam Wasser-n研究了457個技術型企業,做了一個有關創始人困境的很有價值的研究。(-bswk.-bs.edu/item...)創始人(們)需要坦誠面對自己,回答自己創業的原動力到底是什么。是獲得巨大經濟回報?還是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沒有對錯,只有是否忠于自己。答案清晰,就更容易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兩個都想要 (也沒有錯),反而最后容易一個也沒得到。回到最初的問題,只有創始人坦誠面對自己的驅動力和欲望,和你揮灑青春共奮斗的創業團隊才能容易建立穩固的信任。-----------------------------------非常重要的一點,想起來。看到沒有人討論,加在這里。股權劃分完了,必須要有相應的股權兌現約定 Vesting,否則股權的分配沒有意義。這是說,股權按照創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數/月數,逐步兌現給創始人。道理很簡單,創業公司是做出來的,做了:應該給的股權給你。不做:應該給的不能給,因為要留給真正做的人。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5年兌現。比方說,工作滿第一年后兌現25%,然后可以按照每月兌現2%。這是對創業公司和團隊自身的保護。誰也沒辦法保證,幾個創始人會一起做5~7年。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是某個(些)創始人由于各種原因會離開。不想看到的情景是,2個創始人辛苦了5年,終于做出了成績。而一個干了3周就離開的原創始人,5年后回來說公司25%是屬于他的。這個事容易忽略。如果股權已經分配好,忘了談這個事情,大家必須坐到一塊,加上股權兌現的約定。答案 2:
在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創業時,共同創始人之間的股份分配,大多數時候并不是按照出資額、技術和智慧成果來進行權衡的。出資額:在天使投資和創投機構比較密集的科技業,大量的創業項目是從一開始就拿到投資的,創始人幾乎沒有放錢進去,或者即使放也是名義上的非常少一點點錢。技術:互聯網業是一個創新頻度高、小企業成長快的行業,同時互聯網技術的演進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互聯網技術的門檻,與硬件為主導的傳統科技業相比,是日益降低的。因此隨著互聯網公司的不斷涌現,獨有的技術專利和技術機密在互聯網行業越來越難形成競爭的門檻。智慧成果:互聯網業是一個拼進化速度的行業,因此一個絕佳的創意或既有的智慧成果,如果沒有配上強大的執行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很容易死得很慘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共同創始人之間,影響股權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經驗和資歷的豐富度。設想:十年從業經驗、有過創業背景的 A 和在大公司工作了四年的 B 共同創業。
對公司未來成長的貢獻。設想:一個偏渠道運營、技術門檻不高的互聯網公司,有商務推廣背景的 A 和有技術背景的 B 共同創業。
獲取資源的能力。設想:與大量業內優秀人才交好、熟悉產業上下游各環節,容易獲得風投機構信任的 A,和一直埋頭苦干、鮮少抬頭看路的 B 共同創業。
對產品/用戶/市場的精通和了解。設想:一個做互聯網消費級產品的公司,有在-四年的負責核心產品運營經驗的 A,和有在外包公司六年的項目管理經驗的 B 共同創業。
熱情、專注、堅定的程度。設想:瘋狂地花時間去思考/研究/打磨/優化產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懷疑他也能堅持下去的 A,和想法不多、但容易被鼓動、執行力超強的 B 共同創業。
人格魅力、領導力。設想:A 和 B 共同創業,誰更能吸引人才加入、鼓動團隊的士氣、給大家持續注入愿景和理想、即使在最艱苦的時候也能保持團隊的凝聚力。
答案 3:
以上答案雖然好,但是不適合初次創業。首次創業,早期的時候,股份是不值錢的,死掉了就什么都沒了,而且失敗的幾率非常大,在這個情況下,創始人必須要將股權全部分出去,哪怕是全部員工持股,自己股份稀釋很多也要進行。因為你首先是要活下來,無論如何你不能死掉。而活下來最需要的不是別的,是士氣。避免三個和尚沒水的問題請采用vesting方式,也就是需要3-5年才能兌現全部的股份,過早離職就被象征性價格強制回購。問這個問題的人一般都是初次創業,在這個情況下學什么上市公司初期都是沒有任何必要的, 能以一個不錯的價格被收購就應該滿足了。 所以寧可成立一個股權結構在未來來看不算嚴謹的公司,也不要為了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而失去了人才和機會!答案 4:
繼新說得很好,就補充一點:合伙人之間在早期可以-簽訂合伙協議,主要協商出現其中有伙伴由于能力不適、理念不合等各種原因造成離開后,其他合伙人有權利以什么價格回購他的部分或全部股權;另外合伙人之間的股份在一開始可以留出20%左右的活動池子,在公司運行中根據各自貢獻來進行分配。答案 5:
補充一下,邵亦波的一個建議很好,為了使得初期不甚成熟的分配機制和不見得穩定的團隊保持一定的彈性,可以將所有創始人的股份分N年兌現(N取決于大家對于達成目標所需時間的多數共識),這樣如果出現有人離開,至少可以確保留下來的人有所得且仍有多余股份激勵后來者。其實最關鍵的,仍然是信守承諾。答案 6:
邵亦波的博客有詳細的說明,s-aoblog/答案 7:
看這里哈,關于這個問題他回答的相當專業。36kr/joel-spo...答案 8:
我覺得這篇文章會對大家很有幫助:《Joel Spolsky: 創業公司如何公平分配股權? 》36kr/joel-spo...答案 9:
我們企業一開始是70(管理+市場)、20(技術)、10(后勤行政),一開始就3個人,誰都沒有投什么錢。后來引入了投資,做二股東,目前是52.5、20(投資方)、15、12.5,也基本確保大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不考慮外部投資的話,一開始的原始股東比較特殊,既是企業的經營者,又是企業的參與者、管理者,因此創業初期團隊的穩定很重要。讓大股東超過51%的持股比例是很有必要的,不至于出現股東之間的對決策的紛爭以至于影響到企業發展的情況。答案 10:
推薦看這里:z-i-u/question...答案 11:
通常情況下創造的價值越多、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合伙人所占的比例越大。答案 12:
第一個人60% + 第二個人20% + 第三個人10% + 員工期權10%答案 13:
根據出資額來分配股權技術、智慧成果等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入股,大公司需要聘用資產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進行專業評估,小型創業公司,最穩妥的辦法還是大家坐下來協商,達成一致。基本的原則還是不要過于拘泥于比例,可以靈活一些,在股權分配上先不要一步到位,先用利潤分成、期權等方式處理股權。以項目順利運作、實現創業目標為最高目標,同時要書面約定,當出現相關爭議和糾紛時的解決辦法。PS:不涉及干股,并且前提是已經同投資者達成了股權分配方案。答案 14:
有個大股東是必須的, 大股東跟公司核心必須是統一的答案 15:
這類案例園區企業有過,核心是股東們尤其是大股東要真的看清楚項目前景和風險,憑熱情是不成事的。然后才是股權安排的問題。答案 16:
千萬不要給干股。股份的約定創始人都認可最重要。給股份要慎重,能不給就不要給,股份只有在公司成功時候才能兌現,否則是白紙一堆。答案 17:
4 3 3 肯定有個主心骨吧答案 18: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恒定的一條是肯定出力最多的拿的股份要相對多一些。可以看看查立老師的博客blog.sina.cn/s/blog_5...答案 19:
如果誰能拿一個公司從創立開始的股權演變來詳細解讀,那就更好了,比如-的,比如新東方的。這樣的話更具有參考價值。答案 20:
有限公司是資合和人合的統一,與股份公司相比更注重股東間的信任和合作。因此,股東之間的理念、性格及信任程度,決定公司的生死。 股權主要是根據每個股東的出資額來分配,為防止公司陷入僵局,大股東的股份超過50%為宜。答案 21:
要看你們所創建公司的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業。企業的類型不同,所有者所享有的權益會有所差異,涉及到該如何分配股權時,你們可以自己約定也可以按出資份額所占比例來劃分,具體到細節,你們在-局登記注冊時會明白的,不是說誰的資歷深誰就享有的股權多,并且你要知道一點“勞務”不能當做資產來注冊登記的,還有在公司創建之初一定要把權責分明,以免造成后面不必要的糾紛,祝你們公司做強做大。。。。答案 22:
對于創業公司,如果按實際出資分配股份,沒什么大問題,如果有出資有不出資,那就要慎重,其實公司成不成功關鍵看團隊心齊不齊答案 23:
主要是創業艱難,我感覺還是人的因素比制定股權的分配規則更重要答案 24:
一定要有一個大股東。要以能做好事為大前提。答案 25:
股權一旦定下來,也就意味著利益分配機制定好了。除去后期的調整機制不說,接下來干活的時候,每個人的努力和貢獻其實和這個比例沒啥關系,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就是最基本的要求。答案 26:
看什么樣的企業了。要是重資產型的,股東都真金白銀地出了錢的,邵亦波的方式就不合適。答案 27:
問一下,你們創業是否有資金投入?如果三個對項目的貢獻一樣,那么根據資金投入分配股權。答案 28:
當然是按每個人投資多少來算!但是你要想好,不管你現在怎么好的哥們,也不管你怎么分配股權,反正總有一天你會很后悔。錢、親情、友情永遠不要有相交點!(摳鼻)答案 29:
看過、收藏答案 30:
黃繼新的回答非常有參考價值,但我認為最重要前提的是合作伙伴對目標的一致認同和相互之間人品的信任。答案 31:
作為一個IT創業失敗者,到今天我可以說,初創的公司股權只是象征性的,沒上市之前不要去畫大餅。真正在于合伙人之間的理念一致、目標相同、資源以及能力的互補。答案 32:
學學-早期 馬化騰當時占股份49% 其它兩個人合共51%答案 33:
看誰牛B給給企業帶來利潤答案 34:
一定要有一個大股東。要以能做好事為大前提。 很認可。答案 35:
一樓的回答很全面,建議咨詢專家;這個問題必須大家自愿達成一致。答案 36:
這都是自然形成的,應該沒什么原則可以遵循。如果幾個合伙人連這種事情都要靠外部規范來作指導,那還合作個屁阿。縱然我有千條理由告訴你我應該分的比你多,你接不接受就是自己的決定了。股份都談不攏,還合作創業呢。下一篇:Mac OS X 系統自帶的截圖快捷鍵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用過豆瓣阿爾法城嗎?怎么看豆瓣的這個產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