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吃辣條的人找到了是誰 辣條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分類: 問答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6
閱讀 :244
首個吃辣條的人找到了是誰 80后的張女士說,沒想到自己是第一個吃辣條的人。1998年,3位湖南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鐘慶元發明了辣條,做出的第一包辣條拿給了房東的女兒試吃,兒時的張女士第一次試吃就贊不絕口,這給了幾位辣條發明人推出辣條的信心。 據悉,全國辣條年產值達600多億,現已銷往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 辣條其實咱們也可以自己做的,年輕人應該愛吃辣條了。 準備材料有:豆皮,油、辣椒粉、小米辣醬、花椒、桂皮、八角、姜、糖、料酒、醬油。 制作步驟: 1、豆皮加鹽、料酒腌一會兒。 2、將豆皮在滾水中焯一下,起油鍋,將豆皮炸至金黃,撈出。 3、油鍋先用姜末爆一下,然后依次倒入入小米辣醬、辣椒粉、花椒、桂皮、八角、糖炒至香味四逸,放入醬油和一小碗水燒至沸。 4、放入豆皮,燜到入味,起鍋。加鹽、料酒腌一會兒。 5、將成品切片即可食用。 辣條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辣條的前身是湖南平江醬干,賣醬干是很多平江人養家糊口的基本出路。 1998年,由于洪水的原因,生產醬干的原材料大豆漲價近一倍,醬干市場受到嚴重沖擊。平江人迫切需要新的出路,相對廉價易得的面粉成為首選材料。 經過幾個月的研制,一種接近于面筋類型的熟食制品被制作出來。平江人充分發揮了醬干的制作工藝,在面筋制品上增添了咸味與辣味。由于經銷商反映小孩子們喜歡甜食,經過調制,平江的面筋制品確立了麻辣加甜的基本框架。這一創舉也讓這種面筋制品迅速火遍全國,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辣條。 辣條發明之初是麻辣味的,平江人叫辣條為麻辣,后來平江人做辣條走向全國各地,業內人士稱有天氣預報的地方就有平江人做辣條,許多企業為了適應北方人的口味將辣條減辣增甜,衛龍創始人劉衛平也是來自平江縣。但相較衛龍的甜辣味,平江大多數辣條企業則保留了辣條發明之初的麻辣味。 隨著政府對辣條產業加強監管,幫助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在規范生產、創新升級等方面進行強力引導,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生產管理規范后,中國辣條企業數量減半,但辣條行業產值從最初的幾億元增加到三四百億元,大部分辣條生產企業都通過了QS生產許可認證,違禁添加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也基本銷聲匿跡,實現了標準化生產。2022年7月,辣條行業標準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