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對于一個書法家來說,“博”和“專”應該分為兩個方面:
一、在書法范疇內的“諸體皆精”
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一個傳統功底比較深厚的書法家基本上從楷書入門,然后或習漢魏碑版,或工兩晉名帖,如果再研習篆刻,那么甲骨、金文、石鼓、小篆就都有功底了。在這些關系中,肯定有一種書體特別擅長,其他為輔,比如趙孟頫曾寫《六體千字文》,不可謂不博,但是卻以行楷傳世。現代名家劉炳森先生,國畫系畢業,楷書習魯公《勤禮碑》寬厚精到,隸書遍臨漢碑,從《史晨》《乙瑛》《禮器》直溯《張遷》《衡方》最終自成一家,但是仍以隸書為主。
二、在藝術領域內的“博學強識”
多余的不說了,有一句話說“字外求字”,意思就是說,當你練習書法已經有一段時間,基本的技藝技法已經具備,傳統功力比較深厚,這時候如果想更上一層樓,就要從姊妹藝術中汲取營養,或者提高自己整體的學識素養,只有這樣才能不成為一個“寫字匠”。所以從古至今的書法大家,都不只是書法家,同時也是博學家、博藝家,唯獨卻不一定是個好人,哈哈哈。
答案 2:
對這個問題,我一向是強調:大底盤、寬口徑。對于任何一個有思想具抱負的藝術家而言,博大與精深其實只有兩性互力而不會互相排斥!關鍵在于一個優秀的藝術家的主輔成就架構!其實很多大藝術家都是好幾樣都非常強的,如齊白石,寫意花鳥畫、篆刻都是一代宗師,吳昌碩則寫意花鳥畫、篆刻、書法俱為高手,唐伯虎書畫俱精。。。事實上,專攻一項而能成大器者不多!庸才若全力一藝,45歲不走下坡路者殊罕!
對于一個藝術家成就大小的決定性因素通常包括:天分、抱負、努力、壽命、閱歷、個體內心世界的豐富性以及外部現實世界所能提供的工具平臺等。
答案 3:
我同意陳泰然老師的看法,只是補充一下我的感受。
藝術的造詣除了與勤學苦練、文化修養有關外,很大程度也和經歷有關。與其說藝術門類樣樣拿得出手,不如說是多吸取一些不同藝術形式的營養,甚至多游歷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對今后在藝術方面的感悟都會有很大幫助。
答案 4:
王義之寫一個""鵝""字,洗筆把一池水都洗黑了
下一篇:SNS化的搜索會替代傳統搜索嗎?請說明下理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何在-、新加坡信譽度良好的味千拉面,一經“移植”中國就變得面目可憎了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