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豆瓣網創始人楊勃的創業故事 (轉)從2004年10月開始,-朝陽門豐聯廣場的星巴克咖啡店多了一位常客。一個30多歲,衣著休閑的男子,肯定會在中午背著筆記本上門,然后打開電腦,旁若無人的工作到下午4點左右。店員們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氣,直接上一個中杯的今日咖啡就好。 此公便是豆瓣網創始人楊勃,網名“阿北”,豆瓣網幾乎就是在-和上海的幾家星巴克寫成的。“豐聯廣場星巴克有個小伙子特別好奇,知道我是在寫網站后,經常問我還有多久才上線”,楊勃有點遺憾,如果不是搬家去了上海,全部店員都可能成為豆瓣的用戶。 從2005年3月至今,由1個人開發、4個人運營的書評、影評、樂評網站豆瓣網,已經有5萬多注冊用戶,成了web 2.0們的代表。這對于曾經把物理作為事業,“計算機不過是工具和興趣”的楊勃來說是“玩”出 點明堂。 紙上談兵1983年的某一天,陜西工學院(現在的陜西理工學院)機房的老師有點詫異。一個初三學生,從口袋里掏出個寫滿代碼的紙條,請求幫忙跑一下這個“程序”。實際上,這群來自附屬中學的學生是被安排來參觀“像烏龜殼、速度還不如PC”的蘇聯計算機,在這以前他們只見過計算器。 “那個老師最后還是幫我輸入了程序”楊勃回憶說,這個計算“把1元錢換成零錢有多少種換法?”的程序,是他照著《少年科學》描述的方法編成的,當時的想法是借著參觀的機會借機器測試一下是不是正確,結果“雖然得時間長了點,但最終還是得出了結果”,從此楊勃就開始對計算機產生了興趣。 對計算機的興趣開始并未成為楊勃的追求,“父母認為,數理化才是科學,計算機不過是工具,我也那樣認為”,于是從清華到加州大學他的專業一直是物理,其間編程只是“玩”。“當時在清華上機需要‘機票’,撕掉一個角的票只能上不帶圖形卡的電腦,所以我就拿著帶角的票到處尋找有圖形卡的機器,這樣就可以玩游戲,編游戲”,“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一到假期先去電腦公司編程掙足1000-2000美元,然后就出去旅行,從西南角的南加州開車到西北角的加拿大邊境”。畢業后,楊勃去了IBM公司做硬盤的計算模型。 2000年前后的歸國創業熱潮也影響了楊勃,他早就不滿足于安逸“在IBM,你可以看到數十年后的發展,職位,甚至退休后一共可以賺多少錢”。回國后楊勃成了一家物流咨詢企業的CTO,直到2004年初。 從驢宗到豆瓣2004年7月中旬,回到美國“找感覺”的楊勃來到一家華爾街企業面試,“面試官也是一個華人,他說很羨慕我,有在-創業的經驗,他問我為何不留在-繼續創業,留在華爾街雖然很安逸但卻沒有發展”。楊勃接觸了很多公司后發現已經因為創業“心野了”,已經不能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回國的飛機上楊勃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自己創業、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定要做互聯網”。 “我的想法是和朋友聊天得到的”楊勃說,“他們點子很多,提出了很多建議,直到一天說起旅游的”,楊勃的朋友們討論,“在開車去云南,青海時發現了一些小的旅店,酒店特別好,特別想推薦給別人,這樣就可以分享信息并且約定搭伴旅行的伙伴”。 2004年9月楊勃為自己的旅行網站制作了商業計劃書,并且將這個網站命名為“驢宗”,在論證這個商業計劃時一些朋友認為,自助旅游的人群還是太少了,但是這個網站本身的想法更好,如果找一個更寬的領域可能有更大的發展。朋友的建議讓楊勃放棄了“驢宗”,將眼光投到“書”這個更寬廣的領域。 楊勃說,放棄“旅游”選擇“書”是經過很仔細的分析的。考慮再三,楊勃將豆瓣的核心思想總結為,“可以發現不同的東西,并且適合自己”,他解釋說,朋友的推薦往往對購買某種產品非常關鍵,現在豆瓣擴大了推薦的群體,你會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薦,這“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書等具體物體為媒介的人脈關系網”。 在確定以書為主要方向前,有人曾建議用時髦的數碼產品、汽車等,但是楊勃認為手機的新品也就那么幾十多種,很容易研究透。對每個手機的評價雖然具有價值,但是讓大眾參與,“讓每個人都點評的價值不大”。這種產品更適合由幾個工程師完成評論,采用類似硬件網站目前的模式。“書就不同了,每年出版的書大約數十萬種,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種類,因此需求十最為旺盛的,價值也是最大的”。滾雪球從2004年10月開始開發經歷了5個月,2005年3月6日,楊勃的豆瓣網開張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戶注冊。楊勃說那時的搜索引擎還找不到豆瓣,第一個用戶可能是在尋找域名時無意敲打douban進入的。雖然第一個用戶只“注冊了個ID,到處看了看,沒有做任何事情,并且此后也沒有再來”但依然令楊勃不能忘記。 “需要用戶產生內容的網站開始最困難,需要想辦法找些基礎的內容讓用戶來參與,然后產生滾雪球效應”為此豆瓣想到的辦法是提供比價系統。這個系統實際上是一個搜索引擎,用戶可以利用這個搜索引擎找到同一本書在卓越或當當的價格。 “開始我以為搜索是很困難的,試著寫了一個,結果一次就成功了,此后我們才開始-本身的界面等等”,楊勃特別欣賞圖片網站flickr那種簡潔的頁面,因此豆瓣的用戶界面“借鑒了flickr”。后臺的技術也是由楊勃一人完成的,“豆瓣的規劃就是沖著100萬用戶去的,而且是一個純動態的網站,因此我特別重視服務器端的技術“楊勃稱,目前豆瓣網雖然有5萬注冊用戶,但是只有一臺單AMD處理器的服務器,內存剛被升到2G,到“100萬用戶時,最多10臺服務器”。 在用戶、技術積累改進的同時,豆瓣網的功能也在積累和改變。開始豆瓣只有書評,推薦方式只有2種,一種是有每個用戶通過自己喜歡的一些書找到同好的人,然后根據這些同好的列表獲得推薦;另外一種是機器根據用戶的數據庫信息進行推薦。后來,隨著用戶的創意出現了自由組合的小組,同城板塊、二手交換等。 豆瓣的生意 “網站開張第一個天就有人通過豆瓣去當當買書”楊勃已經不能記起第一筆生意的具體信息,他表示豆瓣網的收入來自與書商分帳和廣告,目前的營收可以支付網站的日常運營費用。 像所有Web 2.0的網站那樣,楊勃也宣稱對用戶“永遠免費”,“我們的核心價值是讓用戶發現新東西,如果我們做的好,用戶就會發現有價值,就會去買。這樣我們等于幫助商家做了營銷,因此我們會與之分帳”,目前豆瓣已經在和當當、卓越分帳,楊勃稱來自豆瓣的的10次點擊就會發生一次購買行為。豆瓣未來另外一個營收手段是廣告。 “我們還可能增加書、電影、音樂以外的產品,但是我認為最有實質性幫助的仍然是英文版豆瓣”楊勃認為,“美國人喜歡讀書,而且書賣得貴”,因此英文的市場更大,更加成熟,“我們已經打算和亞馬遜合作,目前英文服務器已經架設完成,英文版的開發也基本完成”。 豆瓣目前在國內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推廣上:和讀書等傳統媒體合作,加強廣告宣傳等都已經提到議事日程。11月23日記者見到楊勃時,他正在把豆瓣遷來-,在-注冊公司,招兵買馬,他說“考慮到文化圈子,人才因素,豆瓣還是應該來-發展”。 在資本方面,豆瓣早期的資金不過是幾個朋友總額不到二十萬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楊勃說已經有風險投資找到門上了,不過他個人還是傾向再找一些愿意長期投資的“天使投資”。下一篇:喜歡咆哮體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果你做互聯網創業,什么樣的原因會讓你選擇二、三線城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