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7/12更新:國內SNS招聘做的最好的目前絕對是大街網,他不像應屆生那樣一個名字限制住自己的發展,又知道先針對應屆生,再針對職場“老新人”,循序漸進?!?1其實在做雛形,但是由于經營上的問題,個人不太看好。 51上有一個關注公司的東西,倘若擴展開來,可以做成一個類似-貼吧的社區,再之后發展空間就很大,可以與其他SNS結合,也可以再造一個SNS,也可以和已有的論壇結合。 但是前面提到過,經營上的問題,只能關注3個,超過要付費;而且目前只能收到企業發布的招聘信息。這些都是瓶頸。目前三大招聘網站普遍存在的問題,公司方面:1、簡歷的篩選量基本是20選1,知名公司可能更高。2、除了簡歷與電話,缺乏其他的手段了解應聘者。(這也是最近微博涌現出大量“另類”簡歷的原因之一)個人方面:1、信息的有效性較低,許多公司會長期掛著一些短期內并不招人的崗位。2、缺乏與公司的交流,比如普遍最關心的薪酬,都是面議。(一個崗位一定會有一個薪酬區間)3、模板化的簡歷會讓一部分擁有獨特優勢的應聘者無法表達。歸納一下:1、怎樣搭建一個應聘者與招聘者之間交流的平臺,但又不會占用招聘者較多的時間。2、如何在允許應聘者創造個性化簡歷的同時也能讓招聘者方便篩選。3、如何解決信息的有效性如果現在有一家招聘網站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那么他必將超越這3大巨頭植入廣告:微博招聘的話可以參考這個人數1萬5千多的“微招聘-我要進IT公司”微群:q.weibo/251155...很好的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但是2與3仍是硬傷。答案 2:
社會化招聘在可預知的未來,恐怕很難做得很大。當一家零售企業需要300名銷售,或者一家連鎖餐廳需要500名服務員,它怎么通過社會化招聘達到目標?效率和成本呢?目前的社會化招聘,只能在特定行業中完成特定人才的招聘,比如互聯網行業、IT行業、通信行業等的技術人員、市場管理人員等等。不過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互聯網依存度的提高,社會化招聘有相當的發展空間。答案 3:
1、同時懂招聘,又懂互聯網的人很難找;2、招聘還要細分,比如獵頭,比較適合社會化推薦;3、但獵頭公司利潤很高,方法獨特;社會化獵頭效果慢,方法不顯著。4、關鍵問題是如何匹配和推薦,另外還有推薦者的獎勵機制。答案 4:
招聘是個服務行業,而技術手段的革新是一定的。job board近10年多幾乎沒有創新。但是HR和求職者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這個市場會有很大的空間。我比較看好依托成熟的SNS網站比如FB,人人等,通過有效的招聘管理系統,比如MR.JOBS,會很快產生應用價值。如果單純以招聘為服務目的去搭建SNS平臺,肯定走不通。招聘是個階段性行為,而且是相對隱私行為,和SNS機制有天然的沖突。社交化招聘會逐步取代現在job board的模式成為主流。但是這個過程有可能比較漫長,就像現在的網絡招聘也只是部分取代報紙、招聘會等形式,只占到招聘市場很小的部分。答案 5:
我的經驗告訴我,很難。今年年初花名冊開始對社區內的招聘開始收費,簽了兩家媒體集團的年單,還有一些獵頭服務。但整體收入不多。當你辛苦做出一個社區之后,很難把招聘這點收入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像linkedin那樣,需要很多發展機遇,比如在職業人群中傳播得早,比如美國人對互聯網的使用方法。更娛樂化的中國互聯網,以及國人對社交行為的普遍看法都會阻礙社交招聘的發展。我倒是覺得,知乎有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基礎。答案 6:
比較同意keso的,目前社會化招聘可能還是局限于特定圈子內企業選擇社會化招聘的原因是節約成本,即時性高(不需要花招聘錢,沒有延遲)人才選擇社會化招聘的原因是近距離接近招聘者(中間沒有-r,沒有招聘網站)如果招聘網站能在求職者和招聘者中間搭起一座快捷的橋梁,基本上比較靠譜但是以目前的現狀看,還是局限于互聯網圈子、傳媒圈子多一些,而且最好面向中高端用戶,極高端用戶的需要要靠獵頭滿足,極低端用戶還是放棄的好,否則會破壞這條生態鏈推薦tbole 基于新浪微博的社會化招聘平臺答案 7:
招聘網站能做大,理由如下:1.找工作是個剛性需求,除非達到理想中的“-”,這個需求會一直持續下去,并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通過招聘網站找工作的人會越來越多;2.目前51JOB,智聯和中華英才,雖然占據著行業前三的位置,但因為受到傳統招聘模式的制約,雖然營收狀況越來越好,但還有很多地方遠遠沒做到位,這就是機會。通過互聯網的發展史來看,應該會有一家網站橫空出世,超越三大,就像google超ya-oo,facebook超google一樣。而這個招聘網站,肯定會打上SNS的標簽;3.目前國內招聘網的規模,在40億左右,其實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網絡招聘周邊的功能,比如培訓,測評,獵頭等,每一小塊,都可能是個大蛋糕。只要做好一點,擴散開來,逐個突破,這個網站一年的營收,應會超過51JOB的10多億。。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下:1.如何服務好小眾和大眾。理想中的招聘網站,服務的人群多種,所以服務模式,肯定得多樣。每年海量需求的農民工兄弟,不能要求他每天上SNS招聘網,來找工作;剛離開校園的畢業生,在iteye和csdn上求幫助,都可能會被打上新手的標簽,所以不能指望他在博客,知乎上體現出很高的水平,通過這些元素找到理想的雇主。類似的需求是大量存在的,但他對招聘網的價值,可能和數量遠少于他們的獵頭職位相當。2.如何服務好各行業的不同人群。建筑、電力、IT等各行業都會有匯聚大量同行的垂直類網站,無論是博客還是社區,都會有招聘這個模塊。如何能在一個招聘網站,開辟不同的行業頻道,匯聚行業人才,這也是一大難題;3.招聘模式的創新。隨著SNS的流行,博客招聘,微博招聘等應用,慢慢進入我們的視野,有沒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提高企業和個人的效率。這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答案 8:
如果采取實名制,以及把職位限定在中高層的話,可能會有所作為答案 9:
最大的瓶頸還是按“效果付費”無法良好解決。無論是現在全國性\垂直化\細分領域的網絡招聘還是社會化招聘,有效解決“效果的評估體制”與“求職群體梯隊細分體制”才能做的更大答案 10:
比較看好社會化招聘網站。目前三大招聘網站的發展趨勢類似于前幾年的人才市場。能夠給普通職位提供較多的人選,但面臨企業對資深或專業人才的需求時,所能貢獻的已經越來越少。社會化招聘網站剛好可以彌補三大招聘網站和獵頭之間的空缺。它比傳統的三大招聘網站更能招到資深的人才,比獵頭成本更低,也可以直接和候選人交互。所以這應該代表著招聘網站的未來。不過,我認為目前國內的社會化招聘網站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門檻,更多的吸引高端會員,確保網站的品質。答案 11:
目前社會化招聘只能作為傳統招聘的補充。在中國SNS有-,魚龍混雜的信息,不誠信的虛假信息,就求職者而言,沒辦法短期信賴這種方式求職。答案 12:
比較看好地方人才站和垂直行業人才網站,這些相對容易聚集,而社會化只是一個表現形式,關鍵還是看需求和市場空間如何答案 13:
微博招聘!是否是個趨勢?下一篇:怎么在互聯網上找工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喬布斯的世界觀是怎樣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