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Kitsc-不是米蘭·昆德拉獨創的,最早出現在1860年代的慕尼黑,用來說藝術品。“describing c-eap, popular, and -rketable pictures and sketc-es”[1]很多年前《藝術世界》上有一篇文章叫“坎普與刻奇”或者類似的名字,我不記得作者了。給我形成的印象是“坎普”(Camp)是天真的有愛的不刻意的發自內心的以玩笑的舉重若輕的態度進行的有價值的行為或創作,是“玩笑的認真”,“刻奇”(Kitsc-)則是為了迎合某種趣味以認真的態度做的垃圾,是“認真的玩笑”。反正我是自己以此來做判斷的。[1] en.-.org/wiki...答案 2:
參看了Kitsc-(媚俗)的維基詞條(en.-.org/wiki...)和-百科詞條(baike.baidu/view...),可以發現,“媚俗”的定義的確比較難把握。以我看來,“媚俗”就是“情緒正確”。比方一提到“祖國”,你就要想到“母親”,想到“五千年的文化”,感慨“山河壯麗”,當然也可以感慨“滄海桑田”。如果提到“-”,你就要想到“純凈”、“自然”、“性靈”,然后就要開始贊美它的純潔,鄙視自己身處環境的骯臟。若是問“你覺得什么時候最幸福?”,回答便是“心靈雞湯式”的:什么“與家人在一起看電視”啦,什么“坐在太陽底下翻書”啊,“喝一杯溫暖的紅茶”……也就是說,“媚俗”就是“一一對應的情緒”。說到一個“東西”,就應該反映出“某種情緒”。反過來,要是跟你提到“-”,你想到的是“那幫練歡喜禪的和尚是不是因為自己憋不住了才搞出這么個宗派啊?”;問“你覺得什么時候最幸福?”,回答是:“能夠毫無顧忌地大挖鼻孔。”。這些就不是“媚俗”了,算作“低俗”。不妨參考梁文道先生在《媚俗》一文(-gazine.caing/2010-08-...)中的說法:公平地講,昆德拉寫出來的“媚俗”典范并不只是“冷戰”時代的捷克政府,還包括了一些自以為是的-斗士。在他看來,“媚俗”無非就是一種情緒的專制。這種專制的重點不在于控制人民的行為,也不在于控制每個人的思想,而在于控制他們的情緒。以正義和正確之名,它要求大家必須在恰當的場合表達出恰當的情緒,哪怕那些表達有點違心或矯揉造作。就像捷克“五一”節的-和-斗士-赤東的進軍一樣,一定是和某些光明偉大的價值相關。面對著那么了不起的東西(例如“生命的偉大”),你不“謳歌”不“動情”不“激動”,難道要冷笑要惡心不成? 有意思的是,昆德拉也提到了那種很低賤很下流的庸俗,只不過他把它當成“媚俗”必須拒絕的東西。他認為西方人很難想象亞當和夏娃會在伊甸園-,更難想象他們會拉屎,因為這都是些下賤的臟東西,很不符合大家關于樂園的審美理想。他說:“對生命的絕對認同把糞便被否定、每個人都視糞便為不存在的世界稱為美學的理想,這一美學理想被稱之為Kitsc-。就其根本而言,媚俗是對糞便的絕對否定:無論是從字面意義還是引申意義講,媚俗是把人類生存中根本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視野之外。”“媚俗”這個概念是具有批判和啟發性的。但我個人認為這種批判的范圍太廣,因為照這個分析,幾乎所有情緒無外乎“三俗”(低俗、庸俗、媚俗)。既然所有情緒都“三俗”了,那還有什么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無表情算了。答案 3:
Kitsc- 內涵就那么多,我覺得 @獨眼 講得很好。至于外延,我首先想到的是乾隆皇帝。這個人的字、畫,以及體現了他個人趣味的那一時期的瓷器,都無不定義著 kitsc-。答案 4:
讀崔衛平的這篇小資也是靠不住的, 提及了米蘭·昆德拉小說中的兩個詞:有一個詞始終沒有流行開來,盡管與這個詞關系緊密的 米蘭·昆德拉 被認為是“ 小資先鋒 ”讀物,可見“ 小資 ”也是靠不住的。這個詞叫做 “ Kitsc- ” ,80 年代末中國讀者在昆德拉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已經遇到過。但是這本書中文譯者將它的意思譯反了,譯成了“ 媚俗 ”,即討好別人的意思,而這個詞更準確的意思是“ 自媚 ”,即討好自己、迎合自己。昆德拉反反復復提到這個詞大約有這樣幾個意思:一、自我感動及感傷;二,難以拒絕的自我感動和感傷;三、與別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動與感傷;四、因為意識到與別人一道,感傷變得越發加倍;五、滔滔不絕的洶涌感傷最終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體驗感傷也就是體驗崇高;六、這種崇高是虛假的,附加含義大過實際含義;七、當賦予感傷崇高的意義之后,容不得別人不被感動與感傷。誰要是不加入這個感傷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測。八、這是最主要的,Kitsc- 是一種自我愚弄。昆德拉還用過一個詞 Litost ,他揚言道這是一個純捷克詞,在其他語言中很少能夠找到對應物。但至少中國人對這個意思心領神會: “ Litost 是一個人突然洞察自己的悲慘而產生的一種極端痛苦”,除了意識到自己的悲慘,他沒有其他自我意識,也沒有任何可以示人的東西。 “ Litost ” 不成熟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種情感上的裝飾物,其中包含著一種自我欣賞和陶醉在內。它與 Kitsc- 應該是同一家族的。答案 5:
我覺得一切不真誠的東西都是kitsc-答案 6:
請看 @獨眼 正解。我這純屬一家之言。——能不能認為 kitsc- 這個詞本身就很 kitsc-?我覺得昆德拉挺會扯的,不就是想說很多事情是扯淡么,非得弄出這么個詞來表達自己對那些事物的輕蔑,還順手打出個招牌以便他人順桿而爬,闡釋者有之,引用者有之,引用而不帶闡釋或者引用但是故意闡釋成自己愛什么樣兒什么樣兒的,統統都有之。這種拐彎抹角的作風不僅只能起到混淆試聽的目的,達到折磨大眾的效果——讓很多人-在不清楚一個詞什么意思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聽到它——而且還能迷糊到不少精英分子——你不懂 kitsc- 是什么是吧?你 out 了!與之對應的作風是 On Bull- 書名那種「我說的就是扯淡這回事」的調調。雖然那本書本身也不怎么樣,但至少人家直接,那也是一種真誠(如 @super-istorical 所言)。答案 7:
我又忍不住來加一句:這個問題討論到現在這種狀態,這本身就好kitsc-ig!一般這個詞被用作形容詞的時候比較多:kitsc-ig。我覺得大家叫它媚俗真是太給它面子了;拿我來說,根據上下文,我說“惡心”、“裝逼”、“-”、“做作”等的時候都用它。舉例:比如你想都不用想就會發生的情節出現在某大片里,你可以說kitsc-ig;比如情人節到了,一定送心型巧克力,你可以說kitsc-ig;比如節目主持人臺詞生硬牽強、趨炎附會,你可以說kitsc-ig (朱軍那種不算,那已經非 常人了);比如某人家里陳設到處都是娃娃啊、貓狗造型啊、臥室掛個婚紗照啊、廚房掛個草莓圖蘋果圖cappuccino圖什么的,你可以說kitsc-ig —— 竊以為,這些都可以歸結成:會讓人掉一地疙瘩的失敗plagiari-,以及各種為強調達到某種效果的此地無銀三百兩。PS:純原創,請良心折疊。另,此名詞詞源來自德語,如引的是德語詞,請自動加上冠詞der:der Kitsc-。答案 8:
kitsc-比較多用來形容藝術和裝飾吧。經常看到一些忍不住想用kitsc-來描述的作品,推測下來比較像無品味的直人仿照比較有名的gay art做出來的東西。答案 9:
景凱旋有篇文章《關于刻奇》專門談這個概念的,感覺寫得不錯,可以找來看看。按照我的理解,kitsc-首先是一種將概念、情緒、意識形態(它們既可以是宏大抽象、貌似嚴肅的也可以是看似很隨意的)置于具體的真實的體驗之上的精神審美沖動,是一種對存在的詩意激情。但這種激情是情緒化且缺少反思性的,往往伴隨著輕佻,因此并不是真誠的。“媚俗”并不是說它很俗,而是說它迎合了人們想要“不俗”的欲望,比如“高檔藝術館里不知所云的偽藝術”的觀眾---那些假模假樣想要通過欣賞藝術品提升自己品味形象的富人,比如想給生命加-彩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半調子文青,都是此類。不嚴格地說“裝逼”、“做作”都可以算kitsc-的子集,不過kitsc-的范圍比這兩個大得多答案 10:
用刻奇當昵稱很久了,雖然英語取之為Kitc-,但確實是源于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Kitsc-。朋友問起來是什么意思的時候,我一般都是回答說米蘭昆德拉的書里看的。然后,朋友就說我是裝逼文藝青年。再然后,我就很欣慰地表示他竟然知道這個詞的深意,看來也是同道中人...其實,當時看昆德拉的書真沒看懂,離生活很遠,即使借助于-,也很難弄懂“刻奇”到底是何解。不過我傾向于將其理解為一種狀態,就如網上一篇博客里寫道的:就是那種兩個可以互訴衷腸肝膽相照的酒鬼在一起喝酒時的狀態。當他們越喝話越多,越說越亢奮,回憶往事,臧否別人,乃至毫無保留談及自身的時候,那是一種典型的刻奇,符合崔衛平前面總結的那八個層次。這種狀態或許太過自我,矯情,裝逼等等,但我覺得某一時刻,這卻是我們最真實的個人情感。某種意義上,我將其等同于“聽從內心的聲音”所表達的個人主義。答案 11:
大家都定義的差不多了。對一個詞的理解主要是個人直覺的感受力,所以我在藝術的方向來提供一點直觀的資料吧。Jeff Koons,全世界身價最高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被稱為King of Kitsc-,可以說他把這個詞的意味放大到極致。翻翻他的作品,找找其中的焦點元素,大概就能領會這個詞的形象了。鏈接在此:.jeffkoons/答案 12:
我有問過一個德國人(不是搞藝術或者文學的)Kitsc-什么意思,他說很難解釋,就打了個比方說:他現在有一個ip-one,但是他只需要用電話功能,剩下的功能他又無法扔掉,那么剩下的功能就是Kitsc-(假設不能另外再買一部手機)。我問這個詞有沒有藝術上的引申意義,他說沒有。這我很奇怪。但是他這個解釋,我后來想想是很準確的。昆德拉原文,里面從-到各種贊美之詞都屬于此列:他們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承認他們就是對生命的絕對認同。答案 13:
昆德拉自己作品中的話:媚俗就是對生命的絕對認同。夠簡潔~下一篇:格式塔心理學是什么?格式塔心理學美學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鋼化玻璃是如何生產出來了?用了怎樣的工藝技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