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目前新知還在內測中,知乎規模化的邀請已經好幾回,談差異對新知還是有些不公的。
不過大致從現在的產品形態和運營氛圍來看:
1、新知界面設計的小清新風格還是很nice的,相比較知乎的UI就粗獷些。因為知乎從UI設計到產品設計基本上全抄了quora,連css都不改,跟點點之于tumblr一個德性。quora這種設計是非常明顯的簡約化個人設計風格的,以至于有人認為這是unintuitive的(.quora/W-y-is-Quoras-UI-so-unintuitive)。但它的設計哲學實際上是:Design is a set decisions aboutproduct。也就是說,這種設計實際上是不希望你把功能花在UI上,而把重點放在問題和答案中。這個在Quora的設計師Rebeka-Cox在Expo上的演講(tec-.cn.ya-oo/yxk/20110401/6a4o_1)可見。從知乎的大藍條和大號字體上來看,周源團隊似乎并沒有完全理解這種設計理念。
2、新知產品設計上還是有些不足的,畢竟不想完全抄quora,創新總是困難的。前面我已經提過一次,對自己的回答打贊成和感謝,居然界面上可打,卻又提示不可打。這完全是產品經理在開發面前沒有堅持要用戶體驗的結果。
3、另外新知首頁將所有的feeds都按照用戶、話題和問題分成了三類,分別呈現,這個自作聰明的做法又把自己框進去了。Quora的核心在于問答,但絕不僅限于問答,相對于twitter,它更-,你可以關注人、也可以關注話題和問題。要知道,分享知識,可不管你是對人還是對事。混雜起來的feeds其實才是真正人們想要看的,用戶、話題和問題那三個tab點擊不可能高起來。
4、新知的其它部分的設計有點創新,但體驗上是不堪一擊啊。吸收了微薄的提醒方式,但如果答案一多,已經讓人很難定位到問題的答案;關注的人和問題出現新feeds的非主動推送,都讓用戶在知乎和quora上養成的習慣難以適應。也許因為-用戶量巨大的考慮,但這種用戶體驗的損失難以彌補。
5、《論語》、《唐太公李靖問對》等都是以問答形式流傳下來的寶貝文庫,問答這種形式的產品在信息傳播中是非常有市場的。在中文搜索市場上,-已經建立了很高的壁壘,作為問答形式的產生的信息,說到底還是要通過搜索來整合信息,這點上看,-不應該放棄這個市場。所以,新知背后的搜索支撐很重要。
6、之前已經回答過一個問題,-做新知有知道的用戶群體,還是很有優勢的。但現在從運營的效果來看,因為比知乎慢了,所以喪失了一些機會,很多IT圈的體驗型用戶已經成為知乎的非忠實用戶,在知乎內維系這樣一個小圈子,但知乎的圈子似乎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非IT人士在知乎上玩。但實際上,知乎也幫助新知培養了這種問答的用戶習慣,待新知全面-給-知道用戶,其力量可能就是將問答這種產品形態推向了大部分低端網民。如何滿足知道用戶并讓原來的搜索用戶來適應這種問答社區的產品可就是最大的考驗了。兆獻同學加油噢!
答案 2:
以目前來講,是“速度”更快!答案 3:
>-的實力是強大了,在應用上不是問題,速度是一級的棒;
但是我在體驗的時候,從一個界面到另一個界面,需要的是兩個網頁,而不是由一個界面直接轉到另一個界面(在同一網頁);
我感到新知的字體有點小,對于年齡大一點的來說,是個問題;
對于社交問答網站來說,私信溝通是有必要的。
下一篇:網站-是不是一個網站真正應該追求的東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人民央行年內4調準備金率,央行會這么頻繁的調準備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