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元帝國占領了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打通了東西的交通,擴大了亞洲和歐洲的交流。在戰爭方面有什么特點,真在歷史上留下的典范不多。
蒙古帝國的疆域橫跨東、中、北、西亞、東南亞及南亞部分和東、中歐。在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被蒙古帝國征服之后隸屬蒙古帝國。
巴勒克拉夫主編的《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為蒙古帝國圖(1206~1405)寫了如下說明:“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 ……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亞洲全部、歐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性。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發生了改變。橫越歐亞-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在中斷了一千年之后,歐洲人又能進入中東和東亞了。 ”
韓國《千年歷史人物》一書中寫道:“大地是人類的家園,我們只有一個家園,這是當今人類"全球化"的新觀念。然而,‘全球化 ’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大一統。成吉思汗的經濟政策是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雛形。成吉思汗的馳馬驛站是當時通訊業的最佳最快的形式,是當今世界英特網的前奏。 ”成吉思汗在其統治的廣大地區,無論是-,還是經濟以及宗教信仰、思想各個方面實施了-政策。所以,眾多的宗教和教派,在當時的世界各地,只有成吉思汗統治地區才能夠平等、共存。成吉思汗的-政策是當今世界國際關系發展趨勢的先行。-前陸軍大學校長飯村穣說:“成吉思汗的出現,驚醒了沉睡中的世界”。
英國學者萊穆在《全人類帝王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比歐洲歷史舞臺上所有的優秀人物更大規模的-。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夠衡量的人物。他所統帥的軍隊的足跡不能以里數來計量,實際上只能以經緯度來衡量。 ”“拿破侖在-天才之點上,確實在歐洲上空,曾被稱作光輝的明星。”然他卻“將自己的軍隊的命運任其自然,遺棄在埃及的游途,又埋于俄羅斯的雪原之中,遂敗于滑鐵盧戰役。他的帝國即他在世時滅亡,其子的地位在其死前被剝奪了。 ”亞歷山大馬其頓斯基,其英名也可以與成吉思汗相提并論,但“亞歷山大一死,他的-都是因為奢望帝王寶座而互相斗爭,亞歷山大的兒子遭到了逃亡的命運。”與以上兩人相反,“成吉思汗的兒子,沒有受到任何繼其父汗之位的影響,君臨西起亞美尼亞,東至朝鮮半島,南跨緬甸、越南,,北極北冰洋的廣闊領域。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支配了世界的一半(確切些說是當時世界的五分之四)。 ”
亞歐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直接促進了歷史的進步。比如,造紙術和印-術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使歐洲文化從神學手里解放出來,出現了文藝復興。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也使它發揮了在中國未曾發揮的巨大作用。恩格斯說:“在十四世紀初,火藥從-人那里傳入西歐,它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了變革,這是每一個小學生都知道的。”并說:“火藥和火器的采用決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工業的也就是經濟的進步。”它對歐洲的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了重大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墻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于盡了。”指南針傳入歐洲則促進了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以后才出現了哥倫布等人的遠航,使他們到達了美洲-,促使歐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有的學者這樣說:“成吉思汗這樣的天之驕子的誕生,使世界從沉睡中覺醒,東西文化交流促成。被<馬可波羅游記>招致哥倫布探險,美洲-被大開發,歐洲人一度掌握世界霸權,后又美國崛起,-被美國打敗等等。所以,我把成吉思汗誕生可以看作改變世界方向,形成今日世界的誕生。 ”
中國學者德山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說:“國際陸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三次西征的產物。”第一次西征“為建立橫跨歐亞、空前未有的大蒙古國奠定了基礎”;第二次西征即長子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欽察汗國,”“開辟了通往中國的國際交通----欽察道”;每三次西征即旭烈兀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的另一個汗國-----伊兒汗國,“開辟了中國通往波斯的國際交通----波斯道。” 十三世紀席卷世界的這次風暴,重新編織了亞洲以及歐洲的-界線,把眾多的-從祖傳的領地驅趕出來,散布在歐亞-。這次征服,在改變了眾多-的文化個性的同時,從根本上重組了儒教、-教、-教以及佛教這四大宗教的影響力。然而,最為重要的是,蒙古人開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通道,擴展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并在這一過程中,第一次締造了“世界”這一概念。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薩滿是通古斯語(阿爾泰語系的一個語支)的譯音,即“巫”的意思。薩滿教認為世界分為三界,即天堂為上界,地面為中界,地獄為下界,三界各居神仙、人類和鬼魔。由于遠古時代的蒙古人沒有能力認識自然界及其諸多現象而盲目地崇拜天地、日月、星辰,并通過薩滿祈禱還愿以求免災除害,安然度生,一種原始愚昧的,充滿迷信色彩的宗教信仰漸漸形成。 在大漠南北蒙古高原薩滿教形成傳播于原始氏族社會時代,當時家家戶戶都有專門履行祭祀的家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如婚、喪、嫁、娶或外出打獵)都要先行祭祀,進行占卜預測吉兇,以求吉祥如意。隨著原始氏族部落體制的鞏固和加強,出現了代表大家履行祭祀的薩滿。薩滿掌管宗教事宜,組織祭祀活動,而且這種祭祀活動由原來的家庭行為逐漸轉變為社會行為。薩滿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開始在大漠南北形成規模廣泛傳播。由于薩滿教盛行,薩滿的社會地位日漸提高,他們不僅履行祭祀,而且掌管氏族部落的其它事務,進而出現了薩滿成為部落首領的現象。 薩滿教鼎盛時期是蒙古汗國時期(公元十三世紀)。當時在蒙古地區也有其它宗教信仰傳播。蒙古汗鐵木真為借助宗教信仰的精神力量來鞏固其封建統治地位,為其征服其它部族擴大領地服務,對于任何宗教信仰活動都采取扶持的政策。特別是由于薩滿教信天并宣揚鐵木真是上天降給世人的救世主,這對于鐵木真鞏固封建統治地位十分有利,所以他更加注重薩滿教的傳播。由于得到了蒙古汗國的有力支持,薩滿教在蒙古地區廣為盛行,從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生活習俗等各個方面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言行,成為束縛大漠南北游牧-的精神枷鎖。從文化交流和文化發展的立場出發,誰也不能輕視蒙古帝國的巨大影響,薩滿教為中國文化注入了尚帶有原始意味的新力量。這種力量又挾漢文化的先進和豐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鋒和交換,從而把中國的版圖擴張到空前絕后的程度,造成了-教文化和-教文化及其他各種文化直接會面的地理和交通條件。古代蒙古族同許多北方-一樣,崇奉原始的薩滿教。薩滿教認為萬物皆有靈,對自然現象和動物圖騰的崇拜,是它的主要內容。古代蒙古人信仰薩滿教宣揚的"長生天",稱天為"騰格里"。薩滿(巫師)的首領稱作"別乞"、蒙古國成立時,成吉思汗任命別乞管理薩滿教事務,讓他們穿白衣,騎白馬(蒙古崇尚白色),聚會時位于眾人之上,備受敬重。
下一篇:兩歲小孩被碾,無人幫助,是-冷漠還是怕惹禍上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佛山女童遭碾事件拾荒阿姨可以救,而別人不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