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教報》第一號是明治二十九年(-6),由?大--佛教會?在臺北發行的。原訂每月發刊一期。但是,目前收藏在東京大學法學部的僅存第一號而已。
而?大--佛教會?是由-來臺各宗於明治二十九年五月創立的,雖然以-佛教為主(-本土原有寺院神廟等,則已和-曹洞宗簽有隸屬合約),仍然是?第一個-佛教組織?。
此一組織成立後,在〈-佛教會會則〉第三條規定﹕謹奉戴佛德,開導蒙昧的土人,以期-佛教的擴大傳播 。第八條關於事業的項目則規定﹕(a)講習佛典。(b)傳道布教。(c)教育子弟。(d)發刊-。(e)出版圖書。(f)疾病醫療。(g)貧困救助。其中第(d)項的具體作法,就是發行《教報》。而《教報》的第一號中,則登載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臺的宗教調查資料,以及-佛教初期的在臺活動。這是之前空白的部分,因此特別珍貴。
根據曾就讀東京大學東洋史研究所博士班的鍾淑敏,在〈東大收藏與-研究〉一文(載於《-史研究》,第一卷第一期,中央研究-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6月)中的說明,此一資料收藏在東京大學法學部的「明治新聞-文庫」,而此「文庫」是1927年由報人宮骨外史發起的,成立的基金則由-店「博報堂」的創辦人瀨木博尚所捐獻,其主要目的,即在收藏新聞-。
當鍾淑敏前往檢視了其中關於-部份的收藏之後,於「-類」項目,首次提到了此一《教報》的存在,但沒有對《教報》的內容,作任何說明。
後來,此一線索引起江燦騰的注意,立刻打越洋長途電話到-東京都鍾小姐的住處,請其幫忙影印寄回-。因此,這份珍貴的《教報》,第一號得以重見天日,提供研究日治初期的-宗教史之用,實靠鍾淑敏小姐的協助合作,才能順利完成。
《教報》第一號的全部目次
這份《教報》,第一號共有內文五十頁,所載的「目次」如下:1. 發刊之趣意。2. 社說:對臺布教策。3. 論說:佛教南進論──擺月道人。4.講演:七佛通戒偈──文學博士南條文雄。曹洞宗名稱──藹藹-青巒。5. 詞藻: 通俗文二篇。 漢文二篇。五言律(詩)六首。七言絕句九首。七言律(詩)三首。長歌一首。 和歌十二首。6.宗教匯報:-宗教調查第一回。-外教概略。蕃族人種風俗一斑并宗教。朝鮮佛教第一回。-拉嘛教略調第一回。7. 教海時言:國家與宗教。伊藤侯宗教談評。廿九年度於教海第三波第一回。8. 雜錄及記事:新任-總督。佐佐木珍龍師。橋木定幢師。-語學校。在臺各宗派現況。-佛教會。-佛教會規則并其會員表。9. 寄書:所感記教報發刊祝辭代。10. 祝辭。
《教報》第一號的內容說明
從以上的「目次」內容來看,可以說調查范圍,并不限於-的佛教狀況,連朝鮮和-的佛教調查資訊也一并出現在《教報》的第1號上了。不過,在調查資料中,份量最重的,還是關於-佛教的第一次調查報告,以及-「外教」中的耶穌教調查報告。可以說,兩者都保留了現存各種日治資料中極欠缺的許多早期史料。
因為在調查報告中,所涉及的佛教狀況和對象,其實是包括了當時全臺現有的193個各類寺、廟、宮、堂、壇、祠等。調查資料中將上述宗教場所,按其規模大小,劃分為大、中、小-的「寺」,遇有無法清楚分級的,就歸入「等級未詳寺」的部份。
此外,又將全臺劃分三大教區:第一教區是「臺北縣下之部」,即現今新竹以北的地區屬之。
此教區共有大寺3座,中寺20座,小寺19座,等級未詳寺23座。三座大寺即艋舺街的龍山寺、祖師廟,以及大龍峒的保安宮。中寺、小寺和未詳等級的名座寺,也都有地名、寺名、住持、廟祝、等級的各項資料,因篇幅所限,在此省略。第二教區是「臺中縣下之部」,即現今苗栗以下到云林以上的中部地區。此區有45座「寺」,但全部未劃分大小等級,可說是全臺教區的例外。
第三教區是「臺南縣以下之部」,即今嘉義以下的南-地區屬之。此區計有大寺4座、中寺36座、小寺44座。四座大寺,即:開元寺、大天后宮、大關帝廟、法華寺。而著名的竹溪寺,僅列入「中寺」,并且是由法華寺的住持隨緣法師「監守」。名列第一的臺南開元寺,此時的住持仍為寶山常青。寶山常青過去被批評為盜賣開元寺寺產的惡徒,但正確的年代不詳,此資料則指出他的外號叫「常青」,是明治二十九年時的現任住持,可以說,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在佛教調查的報告書中,還扼要地探討了:-佛教的宗派。寺院的種類。-僧侶的威儀作法。 課誦的常用經典。信徒的狀況。寺廟的財產。超渡-的狀況。像這樣的分類處理,基本上已具有西方宗教社會學的思考架構了。特別是關於儀式的過程說明,以及宗教消費的市場價格等田野資料,可提供研究者彌足珍貴的判斷指標。日治時代以後的宗教調查,也只不過是對此次調查報告作進一步的補充罷了,在基本的宗教論斷上,可以說變更的程度不大。
在關於-耶穌教的調查報告中,最令人訝異和感興趣的,是對大稻埕富商李春生的宗教訪談。從訪談中,調查者發現:李春生并非堅決相信耶穌教之人。因李氏之相信耶穌教,實是基於對傳統中國宗教信仰的消沈大失所望,才改信耶穌教的。調查者,也訪談水返腳街長蘇爾民和錫口街長及大地主的李春光,此兩人皆表示耶穌教在臺傳教,并未普遍獲臺人的信賴。調查中并舉出具體的傳教花費和實際獲得信徒的平均成本,其昂費的程度,令調查者都為之驚嘆。相信此一資料,對--教的早期研究,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此外,在關於-來臺的各宗教現況,以及成立「-佛教會」的〈會則〉,也有詳細的報導。而且在資料附有「-佛教會附屬-語生徒」的名單:
甲部──林友松、胡呈輝、林宗徐、邱紅地、陳襟三、陳老來楊振茂、陳益川、張茂林、胡清秀、王必明、李天賜、柯監唐。
乙部──李水、蔡慶、洪必榮、許成金、李勝、鄭璉、林天回、許美玉、林天福、蔡如王、周登科、黃阿三、李清海、張涂、吳和。
這兩份名單,也應是理解-佛教在臺初期教育情況之重要史料,而過去并未被人提到過。如今此名單出土,總算彌補了一些缺憾。
最後,要補充說明的是,此《教報》的編輯人是鹿山豐,他寄居在艋舺街媽祖宮內。《教報》的持有人是曹洞宗布教師佐佐木珍龍,他寄居在艋舺街的龍山寺內。雖然在編輯啟事中提到《-教報》將每月刊行一次,但因尚未見有第二號的出現,所以不清楚是否曾再發行第二號。
中文關鍵字:教報 , 第一號 , 大-佛教會 , 日治時期
英文關鍵字 , No.1 , Large Japanese Budd-ist Association , Japanese occupation
參考資料
下一篇:Apple girl 叫什么,有沒有她的在線-提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要想紅,找榮哥 何軍榮 自信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